聶義峰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7章 繼續前進(四),組團穿越復興中華,聶義峰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在工作隊順利抵達長坡和洛基後,其餘各支“楊子榮部隊”也先後出發,進入抱舍、那大等儋州東部各鄉。

經過半個月的考察,執委會基本掌握了各地的農業和工礦條件。很快,一個完整的內陸建設計劃正式出爐。

這是一系列以北門江為中心展開的龐大工程,為“一二”及後續的兩年計劃做配套。

首先是北門江治理工程——原本它的優先順序比較靠後,但在毛維維的強烈要求下,被提到了第一位。

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,毛維維多次警告執委會,想要開發儋州內陸礦產就必須治理北門江的洪水。

海南的降水特點是“旱季旱死、雨季澇死”,而儋州的特殊地形加劇了這個特點——北門江中游的天角潭,附近的地形就像一個大型集雨器,把整個上游的來水匯聚於此,然後一瀉而下。

千百年來,天角潭就像一個定時開啟的閘門,反覆沖刷著下游,既衝出了長坡的沃野,也衝出了無數家破人亡。

為了抵禦洪災、利用天角潭的水資源,古代勞動人民修建了幾十公里長的“大江陂”。新中國成立後,1956年在天角潭攔河築壩,將水南北分流,既抵禦洪災又緩解春旱。再後來,著名的松濤水庫拔地而起,奔騰了千萬年的天角潭洪水才真正得到治理。

但松濤水庫是可望而不可及的,因為倒鬥團沒有力量投入三個多億、調動六萬多人、剷平13個山頭、建起超過190米高的大壩。

所以北門江治理工程只能退而求其次,在1956年攔河工程的基礎上,修建穿越版的天角潭水庫。

為了保證這項工程的實施,需要先一步展開交通建設。

基建委匯總各項考察報告,並參考現代儋州的交通資料,決定沿501、505縣道和308省道的線路修建簡易碎石公路,將長坡、洛基、天角潭相互串聯,直到連線那大鳥翔嶺。

有了交通之後,各項工程就可以上馬了。

長坡工程:在西面的平原地區,和本地農民合作組建“長坡農林基地”;在南面的油山嶺地區,建設長坡煤礦及選礦廠、鐵路、車站;河邊繼續擴大長坡商站,並建設一座灰硫法制糖廠;河東岸,在“千年古窯”瓦窯村的基礎上,建設陶瓷廠和磚瓦水泥廠。

洛基工程:在洛基大嶺上,建設橡膠、菸草基地和養馬場;在洛基六村的基礎上,組建西聯農場;在榕橋江、文瀾河的上游,建設小型水庫。

那大工程:在東部鳥翔嶺建設錫礦;在西部紗帽嶺建設通訊站和西培農場;在中部建設那大鎮和那大農場。

除此之外,還有石英砂、石灰岩、花崗岩等工程,不一而足。

躲在密林的陰涼裡,湯航倚著自己的揹包刷手機。穿越通上全是對這份開發計劃的批判,大意就是執委會又喝上頭了。

“一二計劃的壓力本來就大,現在又疊上一坨……”湯航想起那天看到黃威曬成狗,不禁幸災樂禍。

姜文博擺弄著自熱乾糧,給大家準備午飯:“長坡和那大的礦產並不大,農業專案大多是和本地人合作,其實還好。麻煩的是北門江治理和交通工程,需要調動整個儋州的力量。”

湯航擔憂的正是這裡:“儋州適齡壯丁也就三千人,幾乎都在我們手中。再徵發,就得下起十六上到六十,本地經濟怕是要崩!”

“十六?十三吧!咱們還真是cos大秦,大興土木、二世而亡!”一向嚴肅的孫偉難得開了個玩笑。

王首道正調節自己的外骨骼,聽到這話就不樂意了:“我們又沒有失期當斬,頂多失期罰款。”

“想多啦!你以為老百姓會認為我們是兵馬俑復活?人家覺得我們是大明秦王孫可望的舊部!可這逼玩意兒後來投降了滿清,正白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

聽風問水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