聶義峰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3章 昌隆行總號(二),組團穿越復興中華,聶義峰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了起來。
原來林明德是海南儋州人,原居洋浦高麻都。
當年清廷遷界禁海,整個洋浦所有百姓被強制遷往內陸,餓死、病死、被黎人殺死者不計其數。
為了求生,林明德賄賂衙役,偷偷藏了一艘船,終於成功帶家人出逃,幾經顛沛來到臺灣,如今已經過去十年了。
王辛豈突然一個激靈,對羅靖濤使了個眼色:“我突然想到,穿越國放在洋浦得了!”
羅靖濤馬上明白了王辛豈的想法。洋浦遷界禁海,雖然沒有百姓導致無法獲得勞動力,但同時也意味著任何建設的民政成本都為零。自古以來,想做什麼大工程,民政成本都是一隻大攔路虎。
“我看可以!洋浦港是個深水港,可以停泊十萬噸以上的大船!儋州營被我們揍了一次,應該不會主動挑釁。唯一的問題就是勞動力。”羅靖濤說。
王辛豈覺得問題不大:“沒有勞動力,你不會去搶呀?實在不行,就讓林明德給我們招嘛!”
林明德見這幾個人在嘀嘀咕咕,拱手笑道:“王掌櫃,不知諸位是哪裡人?”
王辛豈回過神來,猶豫了一下。反正這個問題已經對陳永華說了實話,乾脆就廣而告之吧,遂抱拳朗聲道:“我等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華夏!”
莫仕貞懵了,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辭。至於林明德和林英,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。
“這話說來話長,日後向林掌櫃慢慢解釋。”王辛豈說完,向莫仕貞使了個眼色。
莫仕貞這才想起正事,趕緊引開話題:“林掌櫃,王掌櫃他們那裡有不少好貨,老弟覺得其中大有財路。”
說著,遞上了一包泰山大白將。
林明德仔細端詳這個紙盒,驚愕於它竟似有一層釉面,開啟之後卻見裡面整齊地碼放著一根根紙卷,同時還聞到了一股清香。
“這是……”林明德眼睛一亮,湊上鼻子輕聞,果然是菸草的香味!
“這是‘香菸’,把菸草烤制好之後捲入紙中,方便抽吸。”王辛豈從旁解釋。
“為何要烤制?”林明德不解。
烤煙在清末才傳入中國,之前的菸民更喜歡旱菸,富貴人家多喜水煙、鼻菸。
莫仕貞試探著問:“林掌櫃,福建的菸葉,現在……”
林明德嘆了一口氣:“清廷海禁,延平王縱然重奪廈門,可菸草也不可多得呀!”
明末清初,正是菸草在中國爆炸式增長的時期。
早在崇禎那會兒,菸草販賣就成了關內和關外貿易的重頭,菸草價格一度飆升到“一匹馬換一斤菸草”的地步。江南六大煙絲作坊的僱工超過400人,每年獲利高達200萬兩白銀。《清稗類鈔·農商類》有記載:煙販鄭翁“不數年,積資鉅萬矣”。
清軍入關後幾度想禁菸,至康熙朝的禁菸力度最大。
然而在巨大利潤的驅使下,根本禁無可禁,就連王公貴族都在抽菸。
老百姓更是對菸草喜愛至極,一方面是因為菸草天然易成癮,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菸草有各種滑稽的迷信,比如將菸草視作可以治病的“神草”。
巨大的需求催生了菸草種植規模的快速擴大,福建就是當時最大的菸草產地之一,貨路遠布南北,品質有口皆碑。
不過對孤懸海外的鄭氏集團來說,菸草就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了。畢竟大陸可以透過內陸運輸互通有無,而臺灣完全依靠海運——遷界禁海就像一根絞索,緊緊勒在脖子上。
“林掌櫃,嚐嚐味道如何。”王辛豈掏出火柴,嚓嚓兩下擦著火,林明德眼睛瞪得更圓了。
之所以用火柴而不是打火機,那是有講究的——火柴的技術難度遠遠低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