聶義峰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28章 去臺灣,組團穿越復興中華,聶義峰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河仙商站步入正軌,接下來就是本次穿越的重頭——去臺灣,截英國人的標!
倒鬥團為此專門開了一個小會。
王辛豈一副“過來人”的模樣,分享自己的商場經驗。
“自古以來,商業的本質其實就是打入陌生的社交圈。社交圈天然具有排他性,人家談好了怎麼分錢後,你想按部就班跑市場打進去?太難了!這時候只能砸銀子買通甲方關鍵人物,或者用特殊手段去截競爭對手的標!截了標,你在江湖上就有了名號,甲方才會瞧瞧你究竟是什麼人,你才有買賣!”
眾人齊呼:“總座高見!”
湯航隨後彙報整理好的資料。
“據史書記載,1670年6月,英國東印度公司萬丹分部,派貨運主任埃利斯·克里斯普,率萬丹號和珍珠號兩艘單桅船前往臺灣。這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,到訪的第一批西方商人。鄭經意圖從英國人那裡引進軍火,英國人則想透過鄭經進口中國商品——遠東水域是荷蘭人的天下,英國人被壓制到什麼地步?他們把區區143磅茶葉都稱為‘大宗’!”
倒鬥團忍俊不禁,紛紛表示確實夠大宗!
“雙方磨嘰到1672年的2月才正式簽訂通商條約。不過按英國人的說法,鄭經有那麼億點點喜歡拖欠貨款,因為即便1683年鄭氏降清後,還有7個英國人在安平追賬。”
這下子,倒鬥團再也忍不住,捶桌子大笑。
“這麼說的話,鄭經不算是個好買賣人呀!”鍾博世作為商場老狗,最煩的就是拖欠貨款。
王辛豈半諷道:“英國人是從一個極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。他們第一次到中國時搞大炮開路,結果被明朝的軟硬不吃政策給磨沒了脾氣,於是原地180度轉彎,變成了凡事好好好、見面先鞠躬。這種姿態做買賣,換你你付賬?當然是白嫖咯!”
倒鬥團紛紛鄙視:我們知道你是個厚道人!
湯航遏住笑意保持嚴肅:“受遷界禁海的影響,鄭經手頭也確實困難。他手裡的糖和獸皮很足,但是絲緞、茶葉、瓷器這些東西都要靠走私,成本很高。”
王辛豈站起來,在會議室裡踱步:“咱們截標的目的有三個:第一,取代英國人成為鄭經的軍火供應商。第二,和鄭經保持友好,為結盟打好基礎。第三,取代鄭經成為英國人的中國貨供應商——重點是這一條!”
1670年代,正是英國棉布熱時期。
穿了一輩子麻紡、毛紡的英國人,突然發現天底下竟然還有棉紡這麼神奇的東西!大量商人瘋狂地把印度和中國的棉布運往英國,賺的盆滿缽滿。直到1700年下達貿易禁令,這場棉布熱才漸漸平息。
齊雙東怒吼:“棉布禁令?他敢下禁令我就敢炮轟倫敦!這個時空再也沒有鴉片戰爭啦,只有中國人發動的棉布戰爭!”
“大英帝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吧?”湯航也激動了,“英國人當年從中國搶走多少銀子,全都老老實實送回來!再說和荷蘭人合作沒什麼前途,1670已經是他們的巔峰,後面全是下坡路。英國人則是上升期,潛力巨大!”
倒鬥團全體熱血澎湃,好像已經把戰艦開進了泰晤士河。
王辛豈坐回椅子繼續說:“臺灣方面對糧食、棉布等生活物資的需求很大,我們剛好可以給他補上。”
“不過運力怎麼辦?”湯航突然想起這個基礎問題。
說的很熱鬧,可倒鬥團畢竟只有兩艘船呀!
王辛豈胸有成竹:“有楊彥迪和莫仕貞呢,他們本來就是海商呀!我們把貨物屯到河仙商站,透過楊彥迪和莫仕貞的船隊運輸,或者讓英國人和鄭經自己想辦法。”
“呃……那我們還用親自去臺灣?讓他倆去就好了嘛!”湯航不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