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頭與水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14節,千山記,石頭與水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雖然此事未查出與他相關,但李相不得不站出來承擔一部分責任,經內閣決定,穆元帝首肯,遷李相為陝甘總督。
李相是主考,案件本身查下來並不與他相關,但此案重大,朝廷內外皆驚,李相身為主考不得不辭去相位,好在陝甘總督亦是要員,可見穆元帝還是留了情分的。
穆元帝特意道,“去東宮跟太子說一聲吧。”李相身上還有太子太傅的職位,如今他在外任,這個位子自然也保不住的。
李相辭了穆元帝過去東宮,太子言語間頗是黯然,“馮相因疫過身,今李卿又離孤而去……”太子少傅死了太子太傅走了,哪怕穆元帝待他依舊,太子心下卻極是不安的。
李相道,“殿下莫要擔憂,馮相過身,臣原想著必是新的禮部尚書補入的,不想陛下點了謝相入閣。今臣一去,內閣又有空缺,想來陛下必有安排。殿下榮辱所繫,皆在陛下。父子至親,殿下以忠侍君,以孝侍父,當無所憂。這雖是老生常談,想來卻是至理。”到李相這個年歲這個地位,也沒什麼看不清的了,此次他雖受了科弊案的連累外任,到底在官場多年,經的見的多了,凡世間事,至繁也至簡,如太子,與其擔心東宮地位,倒不如花些心思與穆元帝搞好關係,只要父子關係好了,東宮之位自然穩固。
李相說了幾句忠君的話,便自東宮去了。太子賞了李相不少東西,李相雖然也盡心輔助他,但遇事只會弔書袋說些大道理,太子心裡,未免覺著不比寧祭酒親近。
李相下臺啥的,五皇子經自家長史提醒,“東宮那裡怕是要多想的,殿下有空還是尋機與太子殿下解釋一二的好。”
五皇子道,“這要怎麼解釋?李相外任是父皇定的。”其實五皇子對李相的印象不差,去歲地動救援疫病防治,李相是出過大力的,不然今科春闈也不能點他為主考。五皇子原還想過,憑李相的恩寵,蘇相年歲有了,倘蘇相致仕,接任的必是李相了,可誰也未料到李相運道委實不大好,好容易當回主考偏又趕上科弊案。
張長史是個負責任的好下屬,道,“人皆有私心,科弊案畢竟是殿下主持調查,李相因此案外任,太子太傅之位怕也難保,去歲馮相因病過身,今朝李相離都,東宮痛失臂膀,太子殿下心裡怕是不大痛快的。我們府上一向與東宮相近,切莫令東宮生出嫌隙方好。”人家以後是要做皇帝的,說到底,他家殿下以後得看人家臉色吃飯,不搞好關係怎麼行呢。
五皇子嘆,“這也有理。馬上就是太子千秋,我與王妃商量著,給太子送份厚禮才好。”
五皇子將此事特意說與媳婦知道,“我並不是特意針對誰,這事兒出來,誰又有臉面呢。有一位於舉人,說來還是於側妃的族人,父皇這些天也很不痛快,李相外任,其實朝中都知道李相是受了連累,以後說不得還能升回來的。不過,張長史的話也在理,我這些天忙的,也沒空去東宮,太子千秋,咱們的禮加厚些吧。”
謝莫如道,“這不大好,咱們幾家的禮,一向都是差不離的。要是大皇子他們幾家都還照老例,獨咱家送厚禮,叫人瞧出來,得怎麼想呢。就是對東宮,也顯得不好。”
五皇子拍下腦門兒,“真是個餿主意,要不,我還是直接去太子那裡解釋一二。”
“要我說,殿下是多慮了。”謝莫如道,“太子是一國儲君,馮少傅那是沒法子,壽數如此。至於李相,如殿下說的,也不過是受了科弊案的連累,又不是自己有什麼不妥當。這二人雖是東宮屬官,可什麼是儲君呢?難道對於太子,只有東宮屬官是他的臣子,其他東宮外的就不是了?這朝中,每年來來去去多少人。臣子就是給陛下用的,也是給太子用的,如馮少傅李相這樣的大臣,為東宮屬官時,一樣是朝廷重臣。他們做東宮屬官才幾年,在御前當差又是多少年?要說東宮因此事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