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套大聖爺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402章 稅制與土地的辯證關係,開局被誅十族,入朝痛罵朱元璋!,河套大聖爺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所以如果改革推行一條鞭法的話,還是從南方開始實行最好,

這也是因為因地制宜的原因,北方多還是以實物徵收為主,應漸進的改為統一徵收銀兩,其原因就在於北方的銀兩使用頻率遠遠不如南方,

如果強行讓北方統一徵收銀兩的話,反而是加重民利負擔,會讓他們在匯兌錢銀的過程中而增加不少麻煩,

所以劉秀的一番話,其深意就在於此,就算是小小的改革,也要因地制宜,審時度勢,

更何況是關乎到整個農業國家最為重要的稅制改革,更是要按照區域不同的情況而具體實行,反而不能一刀切下去,

這樣做的話,非但沒有保持最初好的出發點,相反還會把好事弄成壞事。

朱標自然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,所以也不需劉秀多說,便準備以南方為試點先開始進行一條鞭法改革,

眼看著朱標和劉秀三言兩語,就要把一條鞭法給定下來了,文官集團這邊徹底是站不住了,

先是吏部尚書楊樹達站了出來,開口說道“殿下!”

朱標點了點頭,示意他開口說下去,楊樹達面露焦急,說道,

“還請殿下三思!古往今來稅制改革都是牽動國家之本,而華夏地區歷經數朝前後,也無非兩三次的稅制改革。

首次稅制改革便是改井田制度為按畝徵收,其結果便是下大亂。周朝滅亡一直到秦始皇重新統一天下,才算稍微的安定下來。”

劉秀在一旁聞言,想了想,在夏商周上古三朝時期,部落民主制度轉向封建制度的過程中,實行的就是井田制度。

井田制顧名思義,便是將田地分為九塊,九塊田為一井,而民眾便是要要耕田來作為服務王朝的方式其,中八塊私田用作農戶自己的生活所需,而在井田之中,最中間的一塊則是稱為公田,農戶以助耕耕田的方式代替徵稅,而公田所產的糧食則歸擁有土地的貴族所有,

而隨著鐵農具的出現,勞動方式的轉變,一個農民所能耕種的土地也不止這九塊,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耕種更多的土地,因此他們在便有意的開墾荒田。

這下井田中的公田便也沒人耕種了,因此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問題,便是貴族沒辦法利用土地獲利,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有意地進行土地變法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初稅畝,

而其餘的稅制制度,雖然名稱各不同,但是都大同小異,便是根據土地的畝數按畝徵收稅收,

公田之法十足取一,

相對土地兼併嚴重,土地私有化嚴重的過程,直接影響到了周朝統治難以為繼下去。

畢竟,周朝的統治便是以井田制為根基,在其上輔之以宗法制和禮樂制度。

周朝統治者難以掌握土地,因此,它的統治自然就結束了。

所以,楊樹達說的也在理,因為土地的變革直接就影響到了王朝統治,但是也是乍一聽在理,細細想來,楊樹達其實搞錯了因果關係,

楊樹達見無人應答,自顧自的說道,

“殿下,第二次變革便是在唐朝中期楊炎主持的兩稅法,這兩稅法最大的特點便是向行商納稅,將稅制分為兩季徵收,

這也是在唐朝土地變革的情況下,國家收不上稅來了,楊炎沒辦法,只有推行兩稅法。

可是如今我大明朝正值盛年,一切蒸蒸日上,為何急著改革稅制呢?

只要改革稅制,便會改革土地制度,因此便是撼動了大明王朝的根基呀!”

楊樹達說著,滿眼虔誠的看向朱元璋和朱棣一副忠誠的樣子,

文官陣容也是一片譁然,不禁附和起來,說道,

“楊大人說的對啊,稅制乃是祖制,萬萬不可動!”

“大明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化工大唐

殷揚

大秦:讓你摸主公,你摸公主?

乙醇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