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7章 興科舉
玄武仙墓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177章 興科舉,重生劉宏,打造神聖大漢帝國,玄武仙墓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對於劉宏而言,教育是關乎於整個國家和民族根本的大事,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將手伸進去。
仔細看完內閣呈送上來的關於教育建設的奏呈之後,劉宏也開始暗自思索起來。
自劉宏登基之初,他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,改革發展、推行科舉,然後使大漢的榮光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
而今,各項改革基本已經完成,大漢的軍權也完全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,教育的普及也穩步前行。
再加上,這些年每年一度的考核,已經成為了朝廷和天下學子公認的一種取材手段,科舉一事已經是水到渠成了。
思索片刻之後,劉宏取來紙筆,開始書寫起了關於科舉的一些章程與規定。
例如在過去,一個學子,在考核之時,只有在文章合格之後,才能夠進一步接受其他學科的考核,然後朝廷再依照其他學科的成績,進行相對應的任命。
而今,劉宏卻對這一方式,進行了拆分,文章考核由過去的必備專案,成為了一個單獨專案。
文章寫的好的,也可以做官,但只能做一些文學類與教育類的職務。
其餘的工、農、醫、建築、水利等依舊如過去一樣,依照學子的考核成績,進行分配。
不同於後世的科舉八股取仕,劉宏所制定的科舉,只是在原有分類考核的制度上,進行了規範化與正式化,將科舉定性為大漢的主要取材手段。
至於之前與考核並存的察舉制,劉宏也並未撤銷,而是進行了限制,各級官員仍舊可以向朝廷推薦人才,但是這些被推薦的人,必須進入三所學院進行學習,待成績合格之後,才能進行任命。
當然,有文舉,自然也要有武舉,如今的大漢,是文武並驅的狀態,朝野內外,文官和讀書人的地位高,可是武將和習武之人的地位也不低。
他可不想因為科舉,搞得大漢的人們,變成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。
對於武舉,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了,除去身體素質和軍事謀略之外,最主要的就是搞好政治思想即可。
不過,不同於文舉的從民間選拔,武舉最好還是要從自己人當中舉行才好。
依照劉宏的設想,首先就是要先行建設幾所軍事學院,對那些學員進行一段時間的教育,然後在進行考核選拔,這樣才能保質保量,維持軍隊的整體穩定。
想到這裡,劉宏命張讓取來了一份大漢的輿圖,開始圈定軍事學院的修建地址。
如今,隨著航海業的發展,大漢的軍隊也逐漸發展出了陸軍與海軍兩支部隊。
雖然目前大漢仍舊是以陸軍為主,但是未來卻還是需要以海軍為主的。
隨後,劉宏相繼圈出了東萊、陰山以及日南這三個沿海城市,作為海軍學院的建設地址,每個學院每期的學員名額,為一萬人。
至於陸軍學院,劉宏經過一番思索之後,分別定在了金城、長沙以及燕趙(保定)這三個城市。
隨後,劉宏扭頭將關於文舉與武舉的章程,遞給了一旁的張讓:“去,讓內閣擬個具體的章程出來,然後昭告天下!!”
“喏!!”
張讓恭敬的接過兩份章程,而後躬身退了出去。
接到劉宏傳令的幾位閣臣,在看到天子關於文舉與武舉的章程之後,倒也沒有多說說什麼。
自從人們都習慣了考核制度跟御林營的存在之後,他們就知道,這兩件事情,早晚會被提上日程,而且還是不可逆轉的那種。
畢竟這是涉及到全天下文人與武人利益的事情,任何人也不敢唱反調。
如何能夠在這兩件事情之中,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,才是他們應該思索的事情。
軍事學院和武舉,內閣插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