嵐月夜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75節,叩仙門,嵐月夜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這兒忍不住插嘴:“可是外面都說屈丞相是權臣當道,皇帝根本做不得主。魯王要是擔心自己出兵,與劉起俊兩敗俱傷,最後讓屈丞相漁翁得利、並廢掉皇帝取而代之,也說得過去啊!”
“一派胡言!”謝榮民板著臉斥道。
謝子澄不悅:“自家人說話,你急什麼?不能好好說話就出去!”
謝榮民本來已經激動的站了起來,被他爹這麼一斥責,又老老實實坐了回去。
夏小喬忍笑,伸手給謝子澄續了杯茶,“叔父,您繼續說。”
“大郎的話原也沒錯,魯王是皇室子孫,卻只計較個人得失,當然有過。而且他錯失良機,如今大勢早就不在他這頭,他再怎麼籌謀,也難以魯地一隅抗衡朝廷正統,除非劉起俊肯把手上地盤和人馬拱手相讓。”
但這顯然不可能。夏小喬又問:“這麼說來,三方之中,還是朝廷佔著上風?”
謝子澄點頭:“無論從土地還是民望、名分來說,朝廷顯然都佔著上風,而且朝廷畢竟有法度,戰後治理也更得心應手。以前朝廷無力與叛軍決戰,一是沒錢,二是沒人,可笑的是叛軍那幾年竟然也沒抓住機會,現在被迫要與朝廷決戰,又死了大將,恐怕劉起俊日子不好過。”
他講起三方來頭頭是道,且如夏小喬想的一樣,比較客觀中立,沒有美化任何一方,也沒非得往誰身上潑髒水。但夏小喬聽到這裡,反而覺得沒什麼是需要自己做的了,只看朝廷和劉起俊決戰就是。
不過,“屈丞相和皇帝之間到底……”
謝子澄一笑,看向大兒子,“這個叫大郎來說吧,他是皇上親信,又受教於屈丞相,他看的比別人清楚。”
真叫謝榮民說了,他反而有些躊躇,半晌才道:“當年父親送我去鞍前馬後服侍丞相,不久劉起俊第二次進攻潼關,我就隨丞相出征了。那時陛下還是魏王,封地就在距離潼關兩百里外的安邑。”
郯國仿漢制,宗室封王建國,在封地內有一定的特權,可自行治理封地內的百姓,收取一定賦稅。不過就像漢景帝要削藩、收攏權力一樣,之前的皇帝也多次削藩、限制王府衛隊人數,到民亂起時,還能真正稱得上封國的藩王領地,也就剩魯越兩國了。
當今皇帝侯晟與廢帝是異母兄弟,能封到離京城不遠的安邑去,已經是廢帝看他老實聽話,封地自然就不會再大,不過五個縣而已。
五個縣養一個藩王,在夏小喬看來,已經很奢侈了,但王府畢竟不是尋常人家,還要養屬官和衛隊,既然財力有限,當時的魏王手下自然是沒有多少人可用的。
“陛下得知潼關危急,親自率領王府衛隊一千人、加緊急徵調的義勇五百人馳援潼關,與我們並肩苦戰數月,才擊退叛軍。”
夏小喬聽著聽著,忽然覺得哪裡不對勁,插嘴問道:“你們皇帝陛下今年到底多大年紀?怎麼外面都說他是小皇帝,你又說他八年前就能帶兵馳援……”
“不是八年前,劉起俊第二次進攻潼關是六年前的事,那時陛下十五歲。”
這麼說皇帝今年已經二十一了,既不是陳義明說的小皇帝,也不是張大海說的十八、九歲,想到張大海,夏小喬又想到另一個問題:“皇帝都這麼大了,還沒成親?”
這本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,但謝榮民聽了,臉色就是一變,反問:“你怎麼知道皇上沒成親?”
謝子澄忽然插嘴:“二郎去問問你娘,中午吃什麼。再去看看管家把施捨的米糧準備好了沒有,要是備得了,你下午就跟著一起去辦這事。”
被趕出去不叫聽的謝榮國不太樂意,但他不敢違逆父親的意思,只能應聲離去。
“行了,你也不用為尊者諱,再遮遮掩掩,以為這些事情沒傳出長安城去。”謝子澄說了兒子一句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