渝躍鳶飛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55頁,城市大腦穿越古代,渝躍鳶飛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到曾經的絕望和無奈,難民們是最先動起來,尤其是一個村子的村民們,都坐下來商量,將原本大家不以為然的事情,寫進族規中。
即使是沒有遭災的區域,想到水位下降,難民圍城,蝗蟲來襲,也忍不住心生後怕。
涼州百姓的這種感覺是最強烈的。
在火炕出來之前,砍伐樹木燒柴過冬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。
在沒有修建水泥路的時候,外面不管是馬車經過,或者是軍隊策馬奔騰,幾乎都會帶起滾滾沙塵。
若是住在城裡的人,平時感覺還好,一旦颳大風,也是會感受到那種砂石被風帶著劃過臉頰的刺痛感。
「幸好我們這裡多水,要是本就是水少的地方,怕就要真的和難民們一樣了。」
「要我說,還是多虧了軍師,不對,是多虧了陛下,要不是她提醒我們的,不節約水,不儲備水,肯定撐不到秋收。」
「當初陛下不就想讓我們多種點樹嗎?不過後來都因缺水死掉了,然後又被難民扒了皮吃。」
「多種樹還是好,以後咱涼州綠樹成蔭,就像那個報紙上說的那樣好。」
在天下百姓都振奮討論的時候,一個個有佐證力度的文章也出來了。
有擅史的大家,整理了有史以來發生的旱災。
雖然久遠的史冊可能有遺漏,但是光是近幾百年來的資料,就已經足夠有說服力了。
旱災發生的地區,大多是少水的地方,但是歷史上凡是有詩人讚賞當地美景,詩句出現的前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,幾乎都是風調雨順的。
近幾百年間,人口越來越多,對自然資源的使用越來越多,水土流失的情況沒有統計。
</br>
<style type="text/css">
banners6 { width: 300px; height: 250px; }
dia (-width:350px) { banners6 { width: 336px; height: 280px; } }
dia (-width:500px) { banners6 { width: 468px; height: 60px; } }
dia (-width:800px) { banners6 { width: 728px; height: 90px; } }
dia (-width:1280px) { banners6 { width: 970px; height: 250px; } }
</style>
<s class="adsbygoogle banners6" style="display:le-block;" data-full-width-responsive="true" data-ad-client="ca-pub-4468775695592057" data-ad-slot="8853713424"></s>
</br>
</br>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