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穀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287頁,攝政王深得朕心,九月穀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得君如此,如良駿之遇伯樂,流水之覓高山。

他在這一刻方才明白,為何這一朝的大儒莊學海,大賢季思齊,大能杜明棠……甘在世道漸生希冀之時,殉道而終。

時代的前行從不是一蹴而就,是無數人用自己畢生所學和身家性命,聚沙成塔,戮力一心,掀起的驚濤駭浪。

在嘉禾九年這個格外嚴峻的冬天,因一封《昭告九州萬民書》而心血重燃的,又何止他一人。

陸飛白麵向天子,鄭重地俯下身,再行一禮。

江浙地方形勢嚴峻,北定琅琊、南接浙安的擔子如泰山一般壓在了秦朗、袁徵兩位副將的頭上。為統籌軍需,穩定後方,吏部調令頻發,此行隨陸飛白一道南下的工部、戶部官員共計三十餘人。

沈玥坐鎮中州,雷厲風行地展現了極高的政治敏性和御下之道,懷柔與強硬手段並行,一紙詔書將隨嚴氏叛亂譁變的水師和地方軍都送去了運河挖泥。

貫穿南北的河道大工一開,四境壓力驟減,軍需戰備源源不斷地北上,送往滄雲。

穩住江浙這一大爛攤子,中州又下了幾次雪,漠北的軍報才姍姍來遲的送到了。

蕭亦然信守承諾,軍報之中夾雜了洋洋灑灑的數封私信,寫下了這一路北上的見聞。

初到漠北邊境時,毗鄰中州的幾座大城去年接納了近十萬的江浙流民北遷,今年秋收已過,百姓耕有其田,住有其屋,賦稅盡免,已初現民康物阜之景。雖前線烽火狼煙不斷,全境戒嚴,卻未有民亂流竄逃荒。

大軍過境後,蕭亦然又寫了些行軍的瑣碎之事。

他在信中說袁釗還記著他隱瞞蝕骨毒的事,北上這一路就沒給過他半點好臉色瞧,他只好夥同幾個親兵,藏起了袁釗的大砍刀。

信到這裡,大概是袁大將軍追了過來,最後一個字寫得又歪又斜,戛然而止。

再送來下一封信的時候,袁釗約莫是為了換刀,已經將自己給交代了出去。

蕭亦然在信中託他替袁大將軍相看幾家貴女,尤其是修尚書家的千金曾有過一面之緣,竟沒有被這位拎著砍刀大殺四方的莽漢嚇到。

沈玥忍俊不禁地笑了。

他珍重地收下隨軍報寄回的每一封書信,時不時便開啟瞧上兩眼,描摹著那些熟悉的字跡。

後來行軍緊急,蕭亦然不再有空寫這許多字,便在信中用略顯生澀粗獷的手法,描摹了許多張沿途的風景。

他沿途路過綠洲時,送回的信箋裡也鬱鬱蔥蔥;他途經戈壁荒漠裡的長城烽燧,便隨信附帶回了一根乾枯的芨芨草——不起眼的草莖是兩千年前,漢皇在戈壁興建古長城時的用料,歷經了千年風沙和茫茫歲月,依舊堅韌如斯。

再後來蕭亦然又送回了雪山上的朝霞,大漠裡的夕陽……

從初雪到紅梅盛開,千里征途就這樣在一封又一封的信箋之中縮地成寸,將別離的時光寫得滿滿當當。

沈玥將最近的那封「已歸滄雲,安好,勿念」收入匣中良久,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不對勁。

自他仲父信中說回援滄雲至今已有月餘,為何最近送回的軍報之上,從未提起過他這一支援軍的戰況?

沈玥猛地站起身,扯下御書房懸掛著的漠北輿圖在地上攤開,將裝信的匣子一股腦地全部倒出來。

他一張一張地將落日、戈壁、長城、雪山、城牆……依次鋪在輿圖之上。

所有零碎的畫面,在這一瞬間聚合成一張巨大的版圖。

蕭亦然畫給他的,不僅僅是北境的原野荒山。

每幅畫作拼湊到一起之後,最中間的城池面向草原,背靠雪山,巍峨聳立,壯哉如斯。

這座落日餘暉映照下的城池,似天蒼蒼而高也,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女帝養成系統

梟藥

攝政王深得朕心

九月穀雨

地球人的蟲族日常

傾冷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