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穀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51頁,攝政王深得朕心,九月穀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蕭亦然命張之敬從外面關上了門,擋住袁徵好奇的目光。
蕭亦然道:「後院前日住著禮部兩位大人的偏房已經騰出來了,王府的醫官每日會去為唐牧雲診治傷情。姑娘臉上的瘡疤,可一併治了。」
他不問案情,只安排住行和醫官。沈玥聞言微微欠身,話到嘴邊卻又跪坐回去,忍住了未說出口的話。
那名女子輕笑一聲,抬起手,將蒙面的斗笠扔在地上,凜然喝問:「我臉上的瘡疤,是幼時家中染過陽城疫病留下的,也是當年唐如風行滅口之事,暗中留下的唯一證據,是嚴家在軍糧中散播疫病的鐵證,王爺當真要為我醫治嗎?」
「蕭某不才,南下中州行至今日,雖無大能,但也絕不至於需要當眾揭開一位女子的瘡疤,才能達成目的。何況眼下外敵未除、內亂未平,還遠沒有到能夠大張旗鼓掀開此案,為亡者叫屈的時候。」
女子定定地看著他:「王爺好意,民女心領了。這些年我行走在外,也曾得遇良醫要為我診治,是我自己不想治。」
沈玥輕聲問:「姑娘為何……」
「家國深仇,不敢相忘。」那女子目光炯炯,看著二人,聲音鏗鏘有力,恍若金石,擲地有聲。
身體比靈魂更忠誠。
仇恨烙在面板上,傷疤會永遠記得。
可一旦受傷的人習慣了與傷痛同行,世人就會因為他們不再喊痛,從而心安理得的開始遺忘。
蕭亦然摩挲著自己左手的銀鎖扣,偏頭看了沈玥一眼。
世人慣會叫人放下屠刀、苦海回身,可沈玥卻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就已然很支援他的復仇。當年陸炎武抬棺上座審理天門一案,還沒有桌腿高的小沈玥,就踩著腳凳一筆一劃地親筆描摹了聖旨,蓋上玉璽。而今多年過去,沈玥仍然會為了天門舊案的人證而籌謀奔走,甚至不惜因此而背上嫌疑。
他一個金尊玉貴的東宮太孫,萬乘之尊,卻一直都能和創傷感同身受,能清楚地知道就算時間過得再久,就算永遠不再觸及,經歷過的那些痛苦、背叛、煎熬……也不會被抹平。
走出創傷,帶著仇恨活下來的人,早已面目全非,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。
蕭亦然撿起地上的斗笠,正色道:「這麼多年,姑娘寧可頂著被毀的容貌,也要保留這些,無非為的就是有朝一日,能夠沉冤舊案,替你的家人鳴不平。這一點,蕭某敬佩之至。
血海深仇要報、滅門之恨也要償,可在此之前,姑娘首先是一個女子。若你的家人還在,也不會希望你為了替他們伸冤,便活成了一個行走的證據。」
「王爺所言句句誹腑,民女感念,但也不必再勸我。」
女子接過斗笠,卻並未戴上,堅定地看著他:「我自願如此,並未有絲毫勉強。並非世間每一個女子都想要姣好的容顏,華麗的衣裳,也有女子心智堅硬,嚮往戰鬥和自由。
深仇未雪前,放下是最容易的事,我寧願直面仇恨,與痛苦和傷疤同行,也不願有片刻相忘分毫。」
蕭亦然笑了笑,不知透過她的目光看到了誰的身影,他抬手倒上兩碗酒,起身親自遞到那女子手裡。
「古漠春,大漠逢春,敬戰鬥和自由。」
「嚴新雨。」女子端起碗,看著他說。
「空山新雨後。好名字。」蕭亦然頷首一笑。
二人在瘡疤和仇恨中碰杯,烈酒從喉嚨滑下,灼燒感一路燃盡五內。
嚴新雨昂首問:「敢問王爺一句,我這名字,什麼時候能出現在呈堂證供之上?」
「當鐵甲軍南下逍遙河,收復江北、浙安兩州,平定天下糧倉,令九州歸一之時。彼時,煩請嚴姑娘於三軍陣前,替我的兄長、你的家人、和那八萬將士們,喊一聲冤。」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