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頁
悠渡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75頁,年代文裡的路人甲[快穿],悠渡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這是為了推廣沼氣肥的使用, 主要是因為如今國內化肥產量太低。
許多地方的老百姓, 別說買不買得到化肥, 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, 一直都是靠農家肥,或者老天爺吃飯。沼氣肥的可操作性強,而且不容易形成土地依賴, 陳昭很有推廣的想法, 如今要做的就是拿出資料來, 能夠說服上面的人相信。
直到六月中旬,麥子曬乾之後, 確切的資料才算是統計出來了。
趙老師知道她今年也忙,所以從大四和大三的學生中選了幾個做幫手,讓她儘管忙活自己的事情去。
陳昭對此感激不已。
現在這個年代沒有計算器,也沒有大資料,全靠算盤和紙筆,計算量不可謂不大。
陳昭的數學一直很一般,算起來是真的痛苦不已,所以她想了個法子,從數學系借了幾個學生過來,暫時充當自己的助手。他們三個負責計算,陳昭進行最後的匯總分析,工作進度確實大大加快了。
五天後,陳昭帶著厚厚一疊資料,和趙老師一起,去校長辦公室找他匯報工作。
資料確實很明顯的表明,適量的沼氣肥料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,而且提升幅度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間。
陳昭笑著說道:「這個沼氣池建的時間太晚了,要是能再早上幾個月,小麥還沒有播種前,就把底肥給上了,增產幅度應該還能往上增加。」
趙老師在一旁補充道:「合適的水肥肯定能提高糧食的產量,再配以解決病蟲害的農藥,增產幅度將會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,這是可以展望的。」
這個資料是很驚人的,校長確認了資料的真實性後,直接跳了起來,抓起電話就往上面打報告,請求組織上派農業部的人員下來,進行實地考察。
等到掛了電話,校長興奮地直搓手:「趙老師,小劉同志,你們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。農業部的同志們,將會在五天後趕到咱們學校,到時候就由你們二人全權接待,務必要把這個沼氣池推廣出去,老百姓要是家家戶戶能有這個,就不怕大家吃不飽飯了!」
「而且還解決他們用電和取暖的問題!小劉同志,你這個想法真是跨時代的,好,非常好!我要給你表功,給你上報!」
陳昭聽得腳趾抓地,十分尷尬。
主要沼氣池這個東西不是她發明首創,而是拾人牙慧得來的,要是真的依靠這個為自己謀福利,那並不是陳昭的本心。
所以她非常堅定地拒絕了:「校長,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我也是偶然翻到一本閒書,見著有人曾經收集沼澤地裡的氣體,並且成功點燃才有了初步的想法。後來能夠成功建起來,又發揮了作用,都是靠同志們齊心協力,共同作為的。」
「所以您說的為我請功一事,實在是太過讚譽了,我受不住這個榮耀。要是有可能,給我發個獎狀就行了,至於旁的,就算了吧。」
校長哈哈一笑,對此不置可否,只是說了一句知道了。
又告訴陳昭:「這些資料你再核對一遍,另外這幾天抽空多想想說辭,等到調查組的人來了,都得你去解釋接待的。」
這個陳昭倒是大聲應下了,她是得好生說說,才能爭取到更多的經費,得到更多的許可權。不過這件事過後,受益最大的應該是王富國和李壯。
這兩人現在算是修沼氣池的能手了,連帶著物理系和建築系的學生們,這段時間也沒少過去幫忙。若是沼氣池真的要大規模推進,他們肯定是第一批施工的主力隊員,日後怕不是能混個工程師噹噹,前途一片光明瞭。
至於陳昭、趙老師和趙霽,他們三個的實惠則是在名聲上。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