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84章 辯經,大明國師,西湖遇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有命”的反話,意為我所求變法堵上了我的命運,能否成功在於我是否合乎道義,突出了姜星火一貫的思想主旨;同時,這句話也是對孔希路之前在國子監大義凜然的那句“天下有道,以道殉身;天下無道,以身殉道”的回應。

見識了對方的水平,孔希路也是神色微微凜然了起來,終於從略有輕蔑,變成了稍顯重視。

高手過招,按理說應該點到為止。

但孔希路卻只認為這是個開始,姜星火是個有趣的對手。

他不依不饒繼續開口道:“《二程集》有典,昔年南宋時,遊定夫忽自太學歸蔡,過扶溝見尹川先生。尹川先生問:試有期,何以歸也?定夫曰:某讀禮太學,以是應試者多,而鄉舉者實少。尹川笑之,定夫請問,尹川曰:是未知學也,豈無義與命乎?定夫即復歸太學,是歲登第。”

說罷,閉口不言。

黃信和李至剛饒有興趣地看著兩人交鋒。

在他們看來,這是極為難得、極其罕見的辯經。

孔希路這種級別的大儒,尋常之事根本不會出山,想要請動他出來辯經,甚至還要有人能做他的對手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不說別的,別看孔希路舉止高傲,處處以君子禮節自守,但他的學問水平,可是能在洪武年間壓著道家的龍虎山天師張宇初一截,甚至給張宇初壓出心理陰影的.而張宇初是龍虎山近百年來天資最聰慧者,人稱“道門碩儒”,由此足見孔希路儒學功底之深厚。

若是武俠小說裡的比喻,那便是天下一等一的武林世家裡出生的絕世天才,從小就有頂級名師教導,家裡的任一一本批註的書籍,放到外面都是讓人搶破頭的武林秘籍。

這種人,縱橫江湖數十年無敵手,贏了一輩子,臨到老若是沒點自負的性子,恐怕才是不正常的。

正常來講,就算是老和尚那種大智近妖的人,如果沒有外力的插手,都不可能贏孔希路。

可惜,孔希路面前站著的,就是從後世學了無數新版本武功秘籍後,穿越回到這個時間點的姜星火。

是一個不折不扣的bUG級別的存在。

程頤的小故事,或許在紀綱這種讀書時候不求甚解的普通秀才看來,無非就是孔希路舉了一個典故。

然而若真的是就事論事,那便是相當於高考作文看不懂舉例題目,歸納不出中心主旨,徹底離題萬里了說出來都是徒惹人笑。

孔希路饒有興趣地看著姜星火,說實話,姜星火改了孟子的“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”答了他的第一問,在他眼裡,已經算是難得的青年才俊了。

但也僅此而已了。

第二個典故孔希路不覺得姜星火能有什麼巧妙的回答,而不夠巧妙,本身在辯經的規則裡,就已經是輸了。

至於讀懂題目,這是哲人的遊戲,智力水平和知識儲備不在一個層次,根本連半句都插不上話。

程頤的典故,表面上就是一個年輕人“聽勸”的故事,紀綱就給理解成了孔希路在嘲諷姜星火,讓他聽老人家的話。

但實際上並非如此,辯經不是村口罵架,逞得絕不是嘴皮子痛快。

究其根本,這個故事的核心,反映的是儒家‘志’與‘氣’與‘功’的辨析。

遊定夫的‘志’,便是說考太學(即國子監)的人多,蔡州本地名額少,所以還是考鄉試比較容易,也就是理性的判斷。

這裡要說是,在原始儒學裡,也是孔孟的時代,‘志’跟‘氣’是一體的,而到了北宋五子的時代,則是把‘志’與‘氣’拆開了,理學的概念範疇中,‘氣’構成人的形而下,它更多地與肉體、感性、慾念相通;‘志’則構成人的形而上成分,是理性的產物。

眼熟嗎?古今中外哲人思考的問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宮廷幽處孤芳難自賞

花輕黃

三國之我要當皇帝

非木石前盟

穿越,從氣死系統開始

月巴月巴

明日方舟地獄難度的擺爛主義者

hono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