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92章 尋思,大明國師,西湖遇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心的作用。

其實這一點在明初,屬崇仁學派的創立者,如今翰林院編修吳溥(建文二年進士二甲第一名,與楊榮、金幼孜同期)的兒子吳與弼說的最清楚,《浣齋記》中說“靜時涵養,動時省察,不可須臾忽也。苟本心為事物所撓,無澄清之功,則心愈亂,氣愈濁,梏之反覆,失愈遠矣”。

當然了,這時候吳與弼還是個十二歲的少年,所以高遜志也得不到“將理氣與心性結合起來”的新的版本理解,只能用老一套來反駁。

見高遜志拿不出新東西來,張宇初反而從羽衣中取出一物。

正是一朵花。

花瓣嬌嫩欲滴,上面甚至還帶著殘存的露珠,露珠晶瑩剔透,在夏日陽光照耀之下,散發著迷人的色澤,顯然是張宇初清晨剛從路邊揪的。

“朱子斥陸氏新學為禪儒,這是要效彷彿門拈花一笑嗎?”

臺下議論紛紛。

“今日來時,一友人言心外無物,另一友人指路邊花樹問曰:天下無心外之物,如此花樹,在此地中,自開自落,於我心亦何相關?

答曰:爾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。爾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,一時明白起來。便知此花,不在爾的心外。”

若是尋常人乍一聽,這就是個瘋子在胡言亂語,但高遜志的神色卻前所未有地嚴肅了起來,甚至他扣在膝蓋上的手指,都開始有些曲起。

因為高遜志很清楚,對方是什麼意思。

理學的本源,被動搖了。

根據理學的理論大廈,無論發生什麼,天理都是永恆地存在在哪裡,無論是否有人心,天理都是不變的,所以要“存天理、滅人慾”,天理是最高的。

而如果按照這個故事所折射出的含義,那就是人心是第一位的,世界的一切執行,都是以人心的存在為前提,如果沒有人心,也就沒有天理。

如此一來,人心是整個宇宙的立法者,也是一切天理的立法者。

人心,凌駕在了天理之上。

但這還不夠!

如果僅僅是這些,是不足以擊敗高遜志的。

想要擊敗高遜志,必須要以“心”來解“三綱五常”,把他作為倚仗,作為試圖立於不敗之地的東西給徹底打碎!

張宇初收起花,輕笑道:

“同樣來說,心之體,既是性也,性即理也。

故有孝親之心,即有孝之理;無孝親之心,即無孝之理矣。

有忠君之心,即有忠之理;無忠君之心,即無忠之理矣。

三綱五常,皆可以此類推,李世民有行王道之心,豈能無王者之理?

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物、心外之理乎?天理豈外於吾心耶?”

沉默。

死一般的沉默。

高遜志艱難的想要嚥下喉嚨中的唾液,可卻嗆進了氣管裡。

“咳咳咳”

唯有咳嗽聲,迴盪在擂臺上。

臺下的眾人,此時都用極度驚駭的目光看著臺上的張宇初。

本來眾人都以為今天的第三場比試,是王霸之辯,可誰成想,竟是要掀理學的根子!

原來他剛才說了半天,竟然是繞到了這上面去了啊!

“怎麼可能?”

高遜志心髒勐烈跳動,幾乎喘不過氣來,臉色也由青轉白,他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。

但是,他更不敢相信這套新的理論,是從張宇初口中說出的。

張宇初什麼水平,他再清楚不過了,洪武朝時兩人就曾多次交手,其人雖然博通經義,但卻走的是理學的路子,什麼時候研究起了陸氏心學,還有這番堪稱開創新的翻天覆地之新論?

簡直駭人聽聞!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梟明

紙花船

三國:我要一步一步,成為最高

耐堅的青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