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92章 尋思,大明國師,西湖遇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但張宇初說的,他根本無從辯駁!
怎麼辯駁?這根本就是所有人都未見過的東西,用人心的心性來解天理,三綱五常的天理,都能從人心上得到闡發,由此又繞回了心外無物、心外無理的路子,驗證了天理只存在於人心中。
高逼格點,那就是心證。
通俗點說就是俺尋思天理就在人心裡,你問我為什麼天理在人心中?因為俺的心尋思它就在裡面所以它就在裡面,不服來辯。
邏輯閉環了屬於是。
張宇初的辦法確實很流氓,用主觀唯心主義的魔法打敗客觀唯心主義魔法。
你還講客觀事物的道理,我只講“俺尋思”。
這種命題,若是讓高遜志心平氣和地鑽研個把月,或許能想出來對策,可眼下沙漏都要走到盡頭了,他的大腦卻空空如也。
這道題在過去的版本沒有解啊!
“說的什麼意思?”
聽著傳話太監的轉述,朱棣蹙眉看著臺上陷入死局的高遜志,心頭卻沒有半點報復的快感。
因為他沒聽懂。
字都能聽明白連在一起是啥意思也大概明白,可為什麼高遜志面對“這麼簡單”的問題卻啞口無言,朱棣不理解。
直接說心不能證明理不就得了?
朱高熾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父皇的問題,而是沉浸在了這種奧妙的哲學命題中不可自拔,直到老三懟了懟他。
“哦,哦!”
朱高熾這才反應過來,給父皇翻譯。
“龍虎山大真人的意思是說,本心,或者說意識,並不僅僅是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,沒有那麼膚淺,而是意識是‘意之所向皆是物’,也就是說所有外物存在都與人的本心意識的指向有關,而本心意識的指向性便意味著外物的形成過程開始,所以外物就不是‘心外之物’,而是從本質上來講,是將內在的本心意識與外物連結起來的一種‘意識物’.花不是花,而是我心中的花,我心頭意識一念發動,便意味著外物的改變。”
朱高熾的解釋當然很富有哲學的抽象含義,但這顯然是給朱棣能解釋的最清楚的表述了。
換言之,“俺尋思”在心學這座理論大廈裡的作用不是“尋思啥就是啥”,而是“尋思”的這個過程只要隨著人心的啟動開始,那麼“本心”與“外物”之間就建立了聯絡,這也是心證無從破解的原因。
“竟是這般緣故,好!回頭朕親自給大上清宮題塊匾!”
臺上高遜志已然心神失守,張宇初卻得勢不饒人。
往日種種被高遜志打敗的恩怨浮上心頭,如今有了姜星火這個外掛老爺爺的加持,張宇初只想長嘯一聲: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,莫欺道士窮!
“個個人心有仲尼,自將聞見苦遮迷。
而今指與真頭面,只是良知更莫疑。”
張宇初指著已然接近失敗的高遜志說道:“高遜志,回頭見心,見心明性,明性知理,理就在心中!且隨我一片光明吧!”
高遜志當然不會輕易認輸,他咬了咬牙,問道:“汝所言明性知理,明性如何知理?”
張宇初自然早有準備,他清晰無誤地將姜星火交給他的理論背了出來:
“知是心之本體,心自然會知。見父自然知孝,見兄自然知弟,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,此便是良知,不假外求。若良知之發,更無私意障礙,即所謂‘充其惻隱之心,而仁不可勝用矣’。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,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。勝私復理,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,得以充塞流行,便是致其知,知致則意誠,意誠則一片光明。”
如今高遜志已然是知道自己輸定了,但強撐著一口氣,便是要把這新的心學問個清楚,否則心中念頭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