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五百零七章 革新,大明國師,西湖遇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第一階段,我們宣稱什麼事都沒有發生。

第二階段,我們說也許有事發生但我們不該採取行動。

第三階段,說也許我們應該採取行動,但是我們什麼都做不了。

第四階段,也許當初我們能做點什麼,但現在已經太遲了。

但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。

姚廣孝補充道:“人之受病有形,則可循方而理,若本就是個病入膏肓之人,卻偏偏起居如常,那才叫積之甚久、受之甚深,這才是為什麼吏治是變法深入後的頭等大事的原因,經濟造血容易,可吏治肅清風氣卻難不過醫者有抉腸滌胃之方,善治政者自然也有有剔蠢厘奸之術,全看陛下是否願意而已。”

朱棣點點頭,姜星火說的肯定是有道理的,吏治風氣這種事情,說嚴重也不嚴重,拖著也死不了,但你要說不嚴重,那也不對,這裡面最大的危險就在於不在於病得多重,而在於沾染了不好的風氣以後,整個朝廷都對此麻木而毫無知覺,這才是最可怕的。

返回:(3)\/

但好在,現在一切都有可為。

“國師的‘剔蠢厘奸之術’,不妨說說吧。”

指出問題誰都會,最關鍵的是怎麼解決問題,而朱棣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,而不是指出問題的人。

姜星火併沒有什麼好猶豫的,在他前世的嘉隆萬大改革時期,怎麼解決明朝吏治問題,高拱、張居正等人,早就給出了一套成熟的、系統的方案,都是對症下藥的好東西,只需要結合明初具體的時代背景稍加修改就能拿來就用。

“革新吏治,頭等大事就是多執行而少非議。”

“天下大事,謀可在於眾,而斷在於獨。漢臣申公曾雲:‘為治不在多言,顧力行如何耳’便是這個道理。”

“吏治的問題就在於議論的太多而執行的太少,便如考成法、京察,即便陛下力主,依舊意見橫出、讒言紛飛,難尋其源頭,也讓聽者不勝其眩,議論紛紛,如何成功?”

“欲成一事,審慎對待務求停當後果斷行之即可,何必讓眾人擾攘?如昔年唐憲宗之討淮蔡,雖百方阻之,而終不為之動搖。”

“欲用一人,須慎之於始,務求相應,則信而任之即可。如魏文侯之用樂羊,雖謗書盈篋,而終不為之動。”

朱棣哈哈大笑,哪還不知道姜星火肯定是主持京察這段日子也不勝其擾,那雪片般的彈劾就飛到桌前,任誰不頭大呢?

但讓群臣少嗶嗶這種事情,便是朱棣,也很難下得了決斷。

不讓文臣說話,自宋朝以來,就不太行了。

文臣士大夫們,那都是哪怕火化了都能剩下一個嘴還在硬著的,你不讓人家說話,縫上?

完全不讓人說話肯定是不行的,但是不聽這些議論,朱棣能做到。

實際上管仲就曾經說過“蜚蓬之問,明主不聽也;無度之言,明主不許也”,而不管是“不聽”還是“不許”,都是明主運用自己權力的體現,也是集權的措施。

而文臣士大夫們在廟堂鬥爭中最有力的武器,也恰恰就是輿論,在所有流傳在廟堂的風言風語後面,往往都有著各種複雜的利益牽扯,所謂門戶之見便是如此了,這也是延續了多少年的問題,想要根治並無辦法,只能儘量免受其影響,也就是少扯沒用的,扯了我也不聽。

“醫治吏治八弊,除了多執行而少非議,其次便是整頓綱紀,嚴肅律令。”

“何謂綱紀?”

“綱如網之有繩,紀如絲之有總,有了這張大網,才能籠罩整個天下官吏,讓官吏們都服從朝廷的法令,詩經有云:勉勉我王,綱紀四方。綱紀就是國家的太阿之柄,不可一日而倒持,否則整個國家都有傾頹之危險。”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四合院之春華秋實

唐僧掃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