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五百零八章 驗收,大明國師,西湖遇雨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甚至細細觀察,還能看到石板縫裡的爆竹殘渣。
運糧河旁的這條街上住戶不多,但卻是左近十里八村最繁榮之所,因為繼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以後,水泥工坊和香水工坊,也都在此地毗鄰落成。
原因也很簡單,突出一個區位優勢。
運糧河有水運,可以直達南京城繼而匯入長江,而在此地周圍有湯山煤礦,除此以外,周圍還有大量富有專業技能的勞動人口,挖礦的、製陶的、編筐的,什麼都有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年少時那樣意氣風發,幻想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,至少姜星火騎著小灰馬從路邊策馬走過的時候,看著坐在街邊臺階上等著招工衣衫襤褸的年輕人時,。
姜星火驀然想到一句話。
——“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滯後性,很多年前在地理試卷上寫下,此地的區位優勢在於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,直到多年以後,才發現那個廉價勞動力就是自己,至此,教育完成了閉環。”
姜星火勒住馬,跳下來問道。
“小兄弟,你們是哪裡人?”
幾個年輕人肩頭扛著扁擔,目光垂落下來,看著姜星火腳上被粘上了泥點的牛皮靴子不吭聲,只是瑟縮著、依偎著,又往裡面自覺地拱了拱身子,姜星火又重複了一遍,才有人操著他不太聽得懂的話回答。
返回:(3)\/
“我們是蕪湖人。”
江南十里不同音、百里不同俗,都是很正常的事情,蕪湖雖然離著南京並不遠,坐船順江而下甚至半天不到就能抵達,但風俗習慣與口音與南京本地差異卻是不小,尤其是這幾個年輕人,大約是來自蕪湖比較偏遠的鄉下。
經過一番交談,姜星火才得知,這些人是聽同村的遠親說南京這邊正在招工,尋思著在老家也混得不好,便大著膽子背井離鄉來南京討口飯吃。
同村的遠親大約是沒騙他們的,,工坊早就招滿人了。
盤纏用盡,流落街頭,回是回不去了,只能想著在運糧河附近的小鎮上找點事情做,可惜沒什麼專業技能,力工、縴夫又都自成體系,哪怕是想要賣一膀子力氣都沒人要。
而且最麻煩的是,在大明現在的“雙冊”和“路引”制度下,這些人的流動,其實是不合法的。
之所以要在江南建立手工工場區,就是因為江南的本地勞動力多,能夠熟練進行棉紡織的女工多,而這些女工在松江府無論是聚集還是勞動,都不會對現有的社會結構造成嚴重破壞。
在運糧河這邊弄的工坊區也是一個道理,都是十里八鄉來做工的,一是知根知底,二是整體可控。
但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,像是這些來自蕪湖的年輕人一樣的外來勞動力,一定會越來越多,高度商業化、工業化的核心城池,將會呈現出明顯的虹吸效應。
到了那時候,想要跟現在一樣掩耳盜鈴,儘量不破壞舊有的核心制度,恐怕就是不可能的了。
“跟上吧,到時候尋橋畔的管事說說。”
姜星火暗歎一聲,現在他已經不想著完全兼濟天下每一個人了,只能秉持著能管一件是一件的原則,盡力而為。
到了工坊門前的那座大橋,姜星火讓身邊的護衛跟負責的管事說了一聲,算是給這幾個小夥子一個賣力氣的機會,旋即進了工坊區的大門。
而提舉工業司的定國公徐景昌,以及負責這片工坊區的張宇初,此時就站在其中一間大工坊前,水泥工坊就位於此地。
此刻,在這間大工坊的院牆外停放著三四輛牛車。
在眾人的迎接下,姜星火和姚廣孝等人一併走進了工坊,隨行的除了護衛,還有不少衙門裡的官員。
這次是內部驗收,主要驗收的是水泥路和混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