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五章 悶聲做大事
秋風渭水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二百九十五章 悶聲做大事,明末: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,秋風渭水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呢。
明軍難道會連自己的子民都不放過?
更何況那些大明的腐儒可不是好惹的。
慶格爾泰的擔心,顯得有些多餘了。
見顧納岱不以為意,慶格爾泰暗暗握緊雙拳,憤然告退。
“慶格爾泰,管好大軍的糧食,你便是大功一件,這些事情,不需要你來操心。”
顧納岱衝著慶格爾泰的背影大聲道,隨即端起酒杯,一飲而盡,擦了擦嘴角,低聲嘲笑道:“小小奴才,杞人憂天。”
隨即他一揮手,歌舞繼續,被慶格爾泰這麼一攪擾,顧納岱忽然覺得有些索然無味。
他看著外面的雨幕,心中罵道:該死的老天爺,這場雨,真是令人煩悶極了。
離開統領府的慶格爾泰,沒有返回糧庫,而是牽了戰馬,疾馳出了玉山城南門。
出城之時,大約已經是戌時末,雨勢不減,天地間,一片昏暗。
正好從饒州府來的運糧隊伍抵達了玉山縣,正在從南門轉運糧食進城。
慶格爾泰麾下的奴才和士卒正在這裡接糧。
糧食從碼頭爾等漕船上卸下,再以牛車驢車運進城中。
上百輛大車排成了長龍,正在守軍指揮下,有序往糧場而去。
慶格爾泰沒有停留,御馬直奔玉山城西北,向著一處高地奔去。
他要再觀察一番,好來驗證自己心中猜想。
路雖泥濘,但馬如插翅飛快,地上的泥水甩了慶格爾泰滿身。
西北二十里,便是懷玉山脈的群嶺,他要連夜冒雨登高。
風雨打在臉上,稍有痛感,眼睛也沒迷的視線模糊。
馬兒的蹄子時不時的打滑,慶格爾泰絲毫不敢減速。
......
明軍玉溪寨牆上,一眾將官皆聚在此處。
寨牆之後,攔水的堤壩在一邊加固,一邊蓄水。
眾人的視線,都在水壩之上。
“大將軍,您真的決定了?現在改變計劃,還來得及。”
京營總兵錢肅範面色凝重,語氣猶豫地問道。
這巨大的蓄水之壩,一旦洩水,奔騰千里,無可阻擋,這玉山縣境內,轉眼就會成為一片汪洋,良田沖毀,城垣倒灌,生靈塗炭。
雖然能畢其功於一役,兵不血刃的擊敗清軍五萬大軍,可這也會殃及玉山縣的百姓。
若是叫天下人知曉了,莫說徵西將軍之位,焦璉的性命,能不能保全都不好說。
朝臣們必以有傷天理,有違人和來彈劾焦璉。
錢肅範是錢肅樂的兒子,對於大明的文官,瞭解的可太深切了。
旁邊的翁之琪是老將了,心中也很糾結,他想勸一勸焦璉,可是轉念一想,大軍若想快速擊敗橫在面前的五萬清軍,似乎這是最好的辦法。
若是拿人命強攻,能不能打的下來姑且不說,光說要耗費的糧草和時間,就難以估量。
傷亡也必定不會小,即便是到時候攻下了玉山縣,他們也再無進攻之力。
現在敵眾我寡,必須以最小的代價,去換最大的戰果。
總兵陳泰剛剛就任,望著水壩怔怔出神。
他的心中也在掙扎,理智告訴他,慈不掌兵,打仗,不能有婦人之仁。
只有打退了韃子,才不會死更多的大明百姓。
陳泰身邊,是總兵鄧文昌,年輕的他並沒有其他人那樣的思想負擔。
在他看來,武將要做的是為朝廷取勝,善後的事情,那是文官該做的事情。
如果兩軍交鋒之時,畏首畏尾,瞻前顧後,豈能得勝?
這是戰爭,不是論學!
焦璉深深吸了一口氣,看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