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塵瞭然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章 天下大勢,帝王之名,無塵瞭然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至幻想能一直維持這種狀態下去。但這種均勢在維持了百年之後,還是出現了破裂的痕跡,並且天下局勢也完全改變。!

天衍歷884年,北涼、東齊、靖、晉四國開戰。

北涼皇帝李通親率大軍與東齊、靖、晉三國聯軍交戰,此戰是天下均勢確立以來爆發的最大戰爭,震動天下!

北涼軍力強大,在與三國的交戰中仍不落下風。冷眼旁觀的天下諸國,原本以為戰局會僵持住,可沒想到轉折點來的如此之快。

在北新城一戰中,北涼援軍馳援不力,致使二十萬精銳大軍被三國聯軍包圍,最後全軍覆沒。這使戰場局勢瞬間扭轉,也決定了最後戰鬥的走向。北涼精銳大軍被殲,加之糧草不濟,軍心渙散,開始全面潰敗。在潰敗中,北涼軍被俘,被殺,不知所蹤者達十餘萬!

北涼元氣大傷,無力再戰。三國聯軍趁機長驅直入,攻城掠地。李通迫於形勢,只得與三國割地求和。

此次大戰北涼共計喪城失地七百餘里,動搖國本。這一戰被李通引以為國恥,立志終有一日要洗刷恥辱!

日積月累,這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。李通在戰後的第七年帶著無盡的遺憾,鬱鬱而終。

天衍歷891年,二十歲的太子李蕭繼位,改年號為景武。

李蕭繼承其父遺志,以洗刷國恥為己任。對內整頓吏治,選賢任能,恢復民生,與民休養,發展農商。對外整軍練武,積極擴軍備戰。北涼在他的勵精圖治下,國力日漸恢復。

北涼自北新之戰大敗後,其國威日漸衰微,對周邊小國的震懾減弱。北涼以西的祁、桓兩個小國時常蠢蠢欲動,以為北涼在大敗之後已經不足為懼,所以屢屢侵犯北涼邊境。

大敗過後,沒有什麼能比一場大勝更能凝聚人心。李蕭心裡明白,這時的北涼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人心!

天衍歷899年,李蕭景武八年。李蕭親率三十萬大軍西征祁、桓兩國,舉全國之力發動滅國之戰!

李蕭親臨陣前,北涼大軍鬥志昂揚,一路勢如破竹,一月三捷!

幾次戰鬥下來,祁桓兩國也看清了李蕭的意圖,他是奔著滅國來的。兩國合力拼死抵抗,北涼大軍又是勇猛無畏,一時間殺的血流成河。

北涼雖然經歷了大敗,但其國力底蘊也不是祁桓兩個小國能比擬的。此戰歷時兩年,最終以北涼大勝,祁桓二國覆滅收場。這次大勝不僅大大擴充了北涼的實力,而且也沖淡了十多年來籠罩在北涼頭上的北新之恥的陰霾。北涼國內朝野上下無不為之振奮,李蕭在國內的聲望達到了頂點。

天衍歷903年,李蕭景武十二年。位於北涼東北部的牧陽部落起兵進犯。李蕭派遣上將孫威,南宮信統兵二十萬北逐牧陽部落。

北涼大軍兩戰兩勝,殲滅牧陽部落主力,牧陽部落王庭向北遠遁。

此戰北涼又得疆土上千裡,人口數十萬,牛羊無數。

現在的北涼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新之恥前的時候,天下諸國此時也注意到了北涼的崛起,都在關注著北涼的一舉一動。尤其是東齊、靖、晉三國,對北涼的崛起尤為忌憚。

三國清楚,北涼始終視三國為生死仇敵。東齊、靖、晉三國自然不能坐視,北涼變得越來越強大。吃肉的老虎一旦有了獠牙,還會繼續吃素嗎?

天衍歷904年,東齊、靖、晉三國率先出兵征伐北涼,三國結成同盟,聯軍七十萬直逼北涼!

李蕭對此正求之不得,北新之恥是他父親,也是他心中一直積壓的一塊大石。無論三國出兵與否,他早晚也會對三國動手。滅了祁桓兩國,北逐牧陽部落後,北涼國力大漲。趁著三國還不知北涼的底細,這是絕佳的戰機。李蕭立即發兵五十萬御駕親征,與三國聯軍在邊境對峙。兩軍兵鋒相接便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初唐之天崩開局

風乾犛牛

三國之雄漢重鑄

無塵瞭然

重生南宋,凡人稱帝傳

我愛左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