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明代最後一課。
天下第一白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87章 明代最後一課。,開局講聊齋,我嚇死全網粉絲,天下第一白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那陳振龍是怎麼將朱薯帶回國內的呢?”
雖然江寧講的只是一個小人物。
但每一個小人物,都是讓一眾學子倍感新鮮。
同時。
這也是他們歷史當中沒有學到過的。
所以江寧只是一開講,眾人便牽掛著陳振龍。
“面對著這種情況,陳振龍並沒有著急,他留在呂宋島學習栽培朱薯的方法,待時機成熟之後,他再想辦法。隨著不斷的栽培,陳振龍越發的瞭解到了朱薯的習性,也更為的知道。如果將朱薯帶回到國內,那可是能解決無數老百姓的溫飽問題。同時,他也知道。朱薯對生長環境要求並不高,哪怕沒有土壤,甚至很長時間不吸收水份,他都能夠存活,這也讓朱薯帶回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”
“為此,陳振龍做好了準備。他將一根朱薯藤綁在船隻的磨繩裡面,然後又綁在貨物上。就這樣,陳振龍躲過了西班牙人的檢查。隨後,陳振龍一刻也不敢耽誤,他將這一根從呂宋島帶回來的朱薯藤進入試種。結果不久後,這根朱薯藤就長出了新芽。”
“次年,福建大旱,百姓收成大減。可是長樂縣因為栽培朱薯,並沒有受到旱災的影響。而陳振龍向官府提議,希望朱薯的種植推廣到全省。官府聽取了他的建議,朱薯成了饑荒閔中之地的救命稻草。直到清代,國內有超過一半的省份種植了朱薯,到乾隆年間,朱薯推廣到了全國,成為了家家戶戶的口糧。”
說到這裡。
江寧例出了一個人口資料:“我們來看一下資料。明末,全國人口最多隻有1個億。可是,到了清代,全國人口暴漲到了3億多,甚至達到4億。這是什麼原因?是清代比之明代成就更高,還是清代政策更好?在這裡面,都不是。其中發揮最為重大作用的,那就是朱薯的引入中國。也正是老百姓解決了生存的口糧問題,人口這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!!!”
國之根本在於民。
民之根本在於食。
這也是為什麼江寧要講陳振龍的原因。
同時。
這也是江寧開講明代最後的一課。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