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蒹葭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3章 離別,笑看山花爛漫時,昨夜蒹葭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挑擔隊伍,隨即明白咋回事,趕緊招呼自家婆姨回去送行。
對於舉家外出這等大事,江家灣人家定要送行。
吃過早飯,江寧主動拜見了三個人。
一個是堂叔江援朝。
灣底人家中,江援朝雖然排行老三,現在卻是家中獨苗,老大江家勳四十二歲病逝,老二江家國去世更早,八歲時溺水而亡。
正在稻田忙活的江援朝看見侄子,笑呵呵打招呼。江寧蹲在田埂上,說堂妹小妹不可初中輟學,堂弟學娃子不讀村小去草池學校啟蒙,正好姐帶弟,父母也放心。
江援朝本想說家裡沒錢,隨即想到前晚江寧挑來百斤稻穀,說拿去賣了交學費,於是答應下來。
江寧說完就走,有些話沒敢說出口。比如,來年清明記得上墳,作為侄兒不便向長輩提要求;又比如,他想承擔堂弟堂妹學費,自己母子倆在縣城如何生活尚不明白,目前不能誇下海口。
另一個是遠房大伯江莫成。
他找江莫成只為一件事,照顧好孤兒滿娃子。江莫成弟弟夫婦外出打工,兩年前遇車禍雙雙殞命,留下四歲孤兒滿娃子跟隨大伯生活。江莫成是個“耙耳朵”,管不住媳婦虐待侄兒。滿娃子經常捱打還吃不上飯,成天來江寧家蹭飯,有時還留宿。
畢竟隔房不夠親,江寧不便多說,只能一味央求。江莫成滿眼憂鬱,嘴上只說“一定一定”。江寧也不知遠房大伯嘴裡的“一定”是個啥,心懷失望黯然而去。
最後一個是江福貴。
一大早兩人見過面,現在江寧專程而來,江福貴頗感意外。江寧說明來意,希望作為首富的灣頭人家,儘可能資助灣裡人,尤其看病入學兩件事。因病致貧的,就僱為夥計,切不可沒錢醫病死了;至於學費這點小錢,有東西賣就收,實在無東西可賣就借錢,無論如何都得保住江家灣未來希望。
生意人江福貴頻頻點頭,感慨江家勳後繼有人,不僅攜母求學,小小年紀竟然心繫鄉親,不似自家三個娃兒文化不多,一心鑽在錢眼子裡,談不上講究“情懷”。
灣裡首富最後說,寧娃子,你別說得遮遮掩掩的,我可聽出道道來,不外乎讓福貴大叔履行社會責任,在鄉親身上賺錢,也要在百姓身上花錢。這個道理,我還是懂的。寧娃子,你安心讀書,照顧好媽媽,江家灣的事情,以前有你爸作主,以後由福貴大叔作主。少年當時仰頭看天,碧空萬里,心曠神怡。
臨別拜見,和江援朝和江福貴聊的時間最長,在江莫成那裡呆的時間最短卻最揪心,江寧喜憂參半。
隨後,少年並未直接回家,而是穿過一片荊棘叢林,扒開人高草叢,順著山勢一路向上,來到半山腰陡峭崖崖壁前,小心翼翼爬上兩米高的洞穴,抬頭望壁,臉色燦爛。
只見,原本筆直的峭壁上,離地十餘米處,被鬼斧神工挖出一個天然洞穴,洞壁正中是一尊巨大觀音像,端坐蓮臺,手持淨瓶,臉龐飽滿,笑意微微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都覺得彼此對視,讓人驚奇。觀音周圍,是數個飛天小人女子,長袖飄舞,儀態萬千。觀音像如同日月,小人天女就是星辰,日月星辰,渾然天成。
洞壁景象,是現在的江寧具備一定文化程度後腦中所描繪的,實則是寥寥數筆碳鉛色線條勾勒出大致輪廓。
六歲那年,第一次發現洞穴的江寧並不知道洞壁神像是觀音,只覺得好似自家母親那般慈祥和藹,當然一樣的漂亮。
次年周淑英摔壞身子,幼小江寧天天都來洞穴,朝著神像祈禱,希望媽媽早日康復。後來,小傢伙透過比對,認定洞壁所畫神像是觀音菩薩,福澤大地,保佑世民,於是來此洞穴次數更多了。
父親去世後,少年江寧逐漸有了自己的認知,原來觀音不能保佑爸媽,僅作念想寄託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