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61章 李隆基日殺三子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, ‘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’”

“這首五言律詩,清麗雄渾,字裡行間,無不思念著陛下,牽掛著朝廷。就讓他在荊州散散心,多寫一點詩歌,再召回長安吧!”

高力士完全沒有意識到,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罷免。

隨著張九齡的罷相,一心維護開元之治的最後一位重臣離去,這個繁華盛世開始走向了下坡路。

“今日,澄懷為何突然請辭諫議大夫、集賢院學士?”李隆基問道。

高力士低著頭,摩挲著自己的拇指,心裡想著如何圓滿地回答。

“肅明皇太后的神主祔入睿宗皇帝的太廟後,您將儀坤廟改為肅明觀,供奉昭成順聖皇太后,命澄懷兼任首任觀主。他喜靜,去了那裡,可以繼承越國公的遺志,專修道法。”

“這座道觀雖處金盞之地,卻是難得的清淨之所……”

“澄懷說,他以道士衣冠視事,就職朝廷,是陛下天恩浩蕩。作為報答,他願孤老於肅明觀,終生為昭成順聖皇太后、為陛下求福禳災。”

其實,事情並沒有高力士說得那麼簡單。

開元二十七年年初,李隆基以牛仙客為兵部尚書兼侍中,李林甫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。

李林甫授為集賢殿大學士、接替病逝的張說,成為集賢殿書院的知院事。

自從他來了以後,澄懷覺得集賢殿書院不再集賢納士,以濟當世。

一身傲骨的他,不屑與之為伍,所以自請常駐肅明觀。

日日青燈黃卷,餐霞飲景,陪伴昭成順聖皇太后,實現自己對李隆基的承諾。

“去了也好!他幫朕整理撰寫的《御注道德真經》已經成書,一共八十多章,尚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。在肅明觀中,他可靜下心來寫字。”

“陛下在兩京崇玄署下都設立了崇玄館,以宰相兼領大學士,對外招收道學弟子。《御注道德真經》成書後,可頒行全國,令道學弟子和士庶們學習起來。”

“朝廷馬上要恢復道舉制度,崇玄館的生員經貢舉加試後,可以獲得崇玄博士的稱號。”

“在您的影響下,大唐人人崇道,人人尊道,人人衍道,人人奉道,人人弘道,真是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,動合無形,贍足萬物!”

“朕改《老子》為《道德真經》,親自注疏天下,讓司馬承禎制定真本,在宮內外中講論宣傳,就是要使其成為萬物之至根,王者之上師,臣民之極寶!”

“在大唐百姓的心目中,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道君皇帝……”

“道君皇帝,在朕看來,是個褒稱。有道之君,行治修制,天下才能安定,有何不可?”

高力士的眼眸裡透出一絲迷茫的氣息。

“老奴不知,您把道教置於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,究竟是為了什麼?”

李隆基靜默了很久,道:“武周時期,佛教對大唐王朝、對李氏子孫的傷害,實在太深,太深了。只有道教,才能撫慰大唐的累累傷痕……”

“帝者德象天地,大道煌盛人間。或許,一部《道德真經》,會抹去所有的累累傷痕。”

帝駕一路顛簸前行,兩人在車輿中搖搖晃晃。

李隆基猝然問道:“不知子虛和雲鹿,在江南過得如何?”

“自從越國公仙逝以後,再也沒有他們的訊息傳到長安了。”高力士不安地回道。

李隆基的內心一片空白。

他的心裡似乎藏著一個巨大的洞穴,明明被掏空了,卻沒有感受到一丁點疼痛的感覺。

“景龍觀那位小道呢?時間過去太久了,朕只記得有這個人,竟然忘記了他的名字!”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