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61章 李隆基日殺三子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武周之痛,歷歷在目,除了兵部尚書李林甫等人,沒有幾個臣子願意支援武氏之女為大唐皇后。
他們說,高宗天皇大帝廢王立武,才有了武氏之篡。現在,絕不能讓廢王立武的事件重現。
於是,武惠妃聯手李林甫,轉而為兒子壽王李瑁謀取太子之位。
太子李嗣謙,在這一年更名為李瑛。
武惠妃常常在御前危言聳聽,泣訴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、光王李琚等人陰結黨與,企圖謀害他們母子,甚至要指斥陛下。
李隆基怒而智惛,沒有弄清真相,當下就與宰相們商議,欲廢黜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、光王李琚。
這一切,發生在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,中書令張九齡被罷相之前。
一心擁護太子的張九齡立刻上奏,嚴正指出:“今太子既長無過,二王又賢,臣待罪左右,怎會不瞭解?”
“陛下纂嗣鴻業,將三十年,太子已下,常年不離深宮,日受聖訓。天下百姓皆慶您享國日久,子孫蕃育,不聞有過,陛下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?太子為國家穩定之本,不能輕易動搖!”
張九齡慷慨陳詞,極力援引晉獻公、漢武帝、晉惠帝以及隋文帝的歷史教訓,說明輕廢太子,就會有失去天下的危險。
李隆基為張九齡的忠誠正直所感動,廢立太子的風波暫時平息了。
沒過多久,張九齡被扣上“阿黨”的罪名,丟了宰相之職。擁護壽王李瑁的李林甫,卻當上了中書令。
開元二十五年四月,武惠妃一面使人通知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瑤、光王李琚等人,說“宮中有賊,速速使人來捉拿。”
一面使人向李隆基報告說,“太子和二王謀反,正披甲而來。”
高力士得知訊息,急急忙忙趕到宮中。
全副武裝的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瑤、光王李琚,還有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,蓄謀兵變成真,全部成了階下之囚。
此時,清明一世的李隆基,已然變成了一個昏庸君主。
三王當即被廢為庶人。不久,賜死於長安城東驛。
設計陷害三王后,武惠妃害了疑心病,日日被鬼魂索命,很快就一病不起,鬱鬱而終。
至死,也未能看到壽王李瑁登上太子之位。
高力士看到李隆基緩緩放下車帷,閉目靠在帝駕上,長長地吐出一口氣。
“三年前,八月初五千秋節,朕的生辰日,滿朝文武大臣,人人獻甘露醇酎,進金鏡綬帶,極力討好奉承。”
“自從張說奏請八月初五為千秋節,陛下每到此日,都會在花萼相輝樓宴請群臣,年年無比熱鬧!”
“朕記得很清楚,那一天,張九齡送了一本《千秋金鑑錄》作賀儀,規勸朕要砥身礪行,繼續勵精圖治。尊師仙逝以後,唯有他能直言諫諍,可惜,朕從來沒有好好聽過他的話……”
看得出來,李隆基清醒後,非常後悔一日殺了三子。
申王李捴最早於開元十二年病逝;歧王李範緊跟其後,於開元十四年病逝;金仙公主於開元二十年,卒於洛陽開元觀;薛王李業薨逝於開元二十二年。
而寧王李憲也臥病在榻,難以在兄弟身邊說上一兩句中肯的話。
如果葉法善天師尚在,一定不會讓他做出這等殘暴昏庸的事來!
“事情過去三年了,陛下還是多多向前看吧!”高力士的語氣中,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。
害怕兄弟與諸王兵變,害怕太子與諸子兵變。
在兵變中上位的李隆基,最害怕的還是兵變。
一日廢殺三子,親手釀成了這樁最慘烈的皇室冤案,真可謂昏蔽甚矣!
“聽說,張九齡被貶荊州,做了一首《望月懷遠》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