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9章 百萬稻米入長安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各縣設定的縣倉,然後流向州倉,再流到太倉,最後再想辦法,轉運到兩京。”

蘇頲十分贊成。

“除了各地設州縣倉,還要在漕運河道沿途設倉,派人監管。也可讓商戶、寺院、道觀加入糧食收儲的大軍,保證太倉、正倉、糧鋪、廟觀都有存糧。”

源乾曜連連點頭,道:“對!如果田客沒有足夠的糧食繳納,可以根據租庸調製,以庸抵租,減輕百姓負擔,防止官吏欺壓百姓。”

“設立州縣倉儲糧備荒的方法很好,朕立刻釋出敕旨,令各州執行,還要設立軍倉供養軍隊、常平倉均貴賤、義倉以備不足。由戶部下的倉部、水部掌管!”

宋璟道:“關於黃河漕運,目前只能繼續加強人力財力投入,多疏浚河道,增選糧船,派遣官員全力督辦。等到回去長安,路過三門峽,臣再實地考察一下,看看如何解決這個難題!”

“什麼時候,長安不再人食尚寡,朕就心滿意足了。”李隆基站起來,凝望著佛光寺的重簷屋頂,“今年要調撥的糧食,無論如何,都要平安送抵長安,不能再傾覆於黃河之中!”

群臣無地自厝,難過地低下了頭。

開元五年四月,奚族大酋李大酺來到洛陽,入朝覲見開元神武皇帝,正式遞交了歸降大唐的國書。

李隆基在貞觀殿接見了李大酺,詔封他的妃子辛氏為固安公主,賜錦緞一千五百匹,遣右領軍將軍李濟持節送歸故土。

六月,長安傳來一個噩耗,武婕妤去年誕下的皇子李嗣一不幸夭折了。

李隆基很傷心,追立為夏王,諡號為悼,命葉法善天師在長安設壇,為其超度。

這份傷痛,很快就被來自河西九曲的捷報填補了。

開元二年,武階驛戰敗後,吐蕃遣使請和,妄想利用毒弩刺殺皇帝,逼迫大唐王朝用敵國之禮對待他們。

李隆基義正嚴辭地拒絕了他們。

於是,吐蕃年年侵犯邊境,河西、隴右一帶,一直沒安寧過。

七月,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與副將王君葵率軍,在九曲大破吐蕃,獻俘於洛陽。

寧靜了數年的紫微城張燈結綵,吹吹打打,猶如一潭靜水,乍然掉入一塊大石頭,掀起了層層漣漪。

熱鬧了三天,紫微城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。

這天,李隆基正在貞觀殿批閱國事,見到幷州長史張嘉貞送達的奏書。

書中提出,歸降大唐的鐵勒諸部,散居在幷州以北,請求朝廷在此地駐紮重兵,加以震懾。

開元四年,鐵勒五部來降,朝廷將他們安置於幷州,未加以節制。

前有阿跌思泰和阿悉爛的叛變先例,李隆基也覺得,這些能征善戰的部落散居在中原腹地,與漢人雜居一處,未有鎮守之兵,一旦生變,幷州、幽州恐怕要同時震盪。

“力士,你草擬一份敕旨,再命乾元修書院直學士正式發旨!”

高力士研磨了墨水,提筆等著李隆基口述。

“幷州乃河東首府,歷來為大唐邊防重鎮,亦是各民族交融之地。為保護邊陲安定,使百姓安心發展農牧,特置三萬天兵軍於此,以幷州長史張嘉貞兼天兵軍大使。”

高力士疾筆寫完,朝著溼漉漉的墨漬吹了幾口氣。

“陛下獨在幷州置天兵軍,部署數量如此之多,其他安置地不曾設定,鐵勒五部會不會疑心朝廷對他們有戒備?”

“朕相信張嘉貞的處理能力!他歷任秦州都督、幷州長史,以治政嚴肅,斷決敏銳見長。他明白朕的用意,會逐漸吸納鐵勒五部的軍馬,編入天兵軍中,使其成為幷州的防禦力量。”

“陛下英明!”高力士取了御璽,在敕旨上蓋下大印。

他對賞識、重用他的李隆基一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