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9章 百萬稻米入長安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廷的一大重負!”

源乾曜進士出身,歷任江南道巡察使、諫議大夫、梁州都督等職。

開元元年,源乾曜得到太常卿姜皎的舉薦,入宮奏對。他神態清明,氣質爽朗,回答問題有條不紊,受到了提撥。

李隆基眼裡的歡喜,如星子一般隕落。

源乾曜口中這筆賬,他曾反反覆覆地計算過。

“太宗皇帝時期,關中產糧基本可以自足,每年僅需從關外調運糧食二十萬石,便可解決長安所需……”

源乾曜道:“現在的長安,每年糧食缺口高達兩百萬石。這些稅糧,僅從洛陽到長安的運費,就需要一百萬緡!”

李隆基沉聲道:“關中土地兼併嚴重,可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,糧食產量也一年比一年少,大部分糧食都需要從關外調運!”

“不僅如此,各地官府納糧艱辛,調運稅糧的時間也很漫長,江南的稻米運送到長安太倉,往往要半年以上。”

“如何在各地納糧,並將其順利運送到長安,已經成了朝廷當下的首要任務!”

作為一朝宰相的宋璟,也為這個問題想破了腦袋。

“陛下,糧船須經黃河進入渭水,再透過漕運到達長安。您走過崤函古道,親眼見到過三門峽,那是黃河中最著名的鬼門關,糧船一到那裡,多有傾覆之危,折損糧食常常十之七八!”

蘇頲站了起來,奏道:“不僅如此,主事納糧和運輸的常平署、太倉署、都水監等官吏,為了催促運糧,常常驅使百姓,榜笞號苦聲不絕於途,使得民怨沸騰!”

大唐的產糧地區,主要集中在江淮和江南,受陸路運輸工具及崤函古道艱險難行的制約,黃河漕運是當下唯一的運輸渠道。

黃河三門峽段,長約一百三十多里。

兩座石島把河水分成三流,百姓稱之為“人門”、“鬼門”、“神門”,故名曰“三門峽”。

兩岸峻峙如門,壁立千仞,河中礁石密佈,怒波四溢,連鬼神都難以透過。

糧船想要渡過這處天險,只能依靠縴夫、風力和船伕三者密切配合,小心翼翼地挽舟上行。

否則,一船致損,就要傾覆數百石糧食。

顯慶元年,高宗天皇大帝曾發六千人整修人門棧道,開砥柱三門,鑿山架險,在河岸低處架木為橋,連結各段棧道。

垂拱四年,聖帝天后派人重修過人門棧道,清除三門下游礁石險灘,重新疏浚河道。

李隆基也多次讓工部官吏組織梓匠對糧船進行改進,仍然無法提高糧食的運輸能力。

東遷洛陽時,必須路過五山四嶺中的崤谷,見識了山高路窄的顛簸之苦。

他十分惱怒,差點罷免了河南尹李朝隱、負責旅途事務的知頓使王怡,更別提那些載滿糧食的船舶,逆行於滔滔滾滾的黃河之中了。

逾越三門天險之難,難於上青天!

歲歲年年,悲號滿路,聲動如山。不知多少人送命三門漕運,多少船隻觸撞砥柱,傾覆黃河之中。

眾臣一籌莫展,陷入了沉默中。

李隆基的眉頭也緊鎖起來。

“糧食短缺,勢必會引起朝野動亂。近幾年,江淮、太湖年年豐收,卻無法轉運到關中。百姓的怨恨、糧食的損耗、朝廷沉重的經濟負擔,都使朕夜夜無法安眠,你們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!”

源乾曜道:“陛下,天險難以改變,我們可以先解決源頭問題。臣建議,在各州縣設定糧倉,及時收購糧食入倉。一旦兩京發生饑荒,就可在最短的時間內,將儲糧送到百姓手中。”

宋璟的眼睛豁然一亮。

“民以食為天,必須積貯於豐年。源卿之言,可以有效地解決納糧問題。田客繳納的稅糧,先彙集到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