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50章 朝衡請習國子監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開元五年九月,中書省、門下省及侍中皆恢復舊名。

一百萬石稻米,沿著通濟渠,從江南成功運抵洛陽。

李隆基御臨洛陽碼頭,親自督促太倉署、都水監等官吏將這些稅糧分批裝船。

數十艘船隻翔風鼓浪,浩浩蕩蕩地向關中駛去,如果不出意外,長安百姓半年的口糧就能順利解決。

九月十一日,日本大使多治比縣守率領遣唐使團,應召抵達洛陽城紫微城,在應天門外等候大唐皇帝的接見。

應天門門樓氣勢宏偉,東西銜接闕樓,左右各有一座朵樓,五座門樓廊廡相連,結為一體。

魚鱗金瓦爍爍灼眼,玉砌丹庭斗拱交錯,彷彿是熾焰中飛出一隻火鳳凰,迎著燦爛的雲霞聯翩而起。

三道門孔,十二闕立,火紅的燕尾升龍旗,遍插各處。

百官和各國使節肅立御道兩旁,萬眾睢睢,隊伍一直排到了端門外。

一位名喚阿倍仲麻呂的日本留學生,翹首跂踵,立在隊伍中。

他頭戴立烏冠,身穿芡實白色的葵紋寬袖缺胯袍衫和闊腿短褌、尖頭蠻靴,手持一把檜扇,另一隻手搭起涼棚,目光注視著門樓上的硃紅大門。

來到中原,阿倍仲麻呂最盼望的,就是能見到大唐天顏。

開元神武皇帝內聖外王、知人善任,開創了這個國威遠播、享譽世界的輝煌盛世,讓他無比崇敬和仰慕。

應天門門樓上,只有幾位身披錦繡的寺人,靜靜地肅立在簷下。

不一會兒,數十位披甲執槍的飛騎禁軍小跑而至,硃紅大門緩緩開啟。

李隆基頭戴皂色軟幞,身穿絳紅色暗花袍衫,威儀凜凜地出現在門樓上。

大唐雄風,千流景仰;聖王之業,萬國朝宗。

百官和各國使節齊刷刷地跪了一地,山呼萬歲。

另一位名喚吉備真備的遣唐使正俯跪在地上,看見阿倍仲麻呂直挺挺地站在那裡。

“仲麻呂,你深慕中國之風,一到長安,就激動地跪下來,親吻腳下的大地。見了中國皇帝,卻為何不跪下來?”

吉備真備伸手扯了扯他的短褌。

阿倍仲麻呂朝著他微微一笑,眼睛卻緊緊盯著高高在上的李隆基。

“長安,是我心目中的聖地!大唐開元神武皇帝,更是我心目中的天照大神!”

半年前,他們同乘一船,從日本難波起航,向中國大陸進發。

在船上,阿倍仲麻呂認識了比他年長三歲的遣唐使吉備真備。

兩個年輕人,都懷著入唐學習先進文化的理想,一見面就結為了好友。

歷盡千辛萬苦,到達日夜嚮往的長安。

在鴻臚寺卿的帶領下,他們考察長安皇宮、市井百街、百工、百戲,參觀寺院、道觀,還在國子監太學旁聽了幾堂課。

阿倍仲麻呂白天四處考察,晚上挑燈記錄,密密麻麻記了三十多本筆記,深深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所折服。

河洛正中,四夷來同,終於見到心心念唸的開元神武皇帝。

此時,他心中除了激動還是激動,完全忘記了跪拜。

和他想象的不一樣,大唐皇帝是這樣的翩然俊雅,這樣的意氣風發,這樣的風流倜儻!

吉備真備低著頭,悄聲道:“你既然說,大唐皇帝是你心目中的天照大神,那你該鋪胸納地,跪拜在他的腳下啊!”

阿倍仲麻呂彷彿沒有聽見,傾耳拭目,目光依然聚集在那英姿天顏上。

“真備,小時候,我家中懸掛著一張太宗皇帝的畫像,他劍眉星目,虎體猿臂,偉岸不凡。一直以為,中國皇帝都是這個模樣。沒想到,開元神武皇帝是如此年輕有為,更加讓我崇拜於他!”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