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28章 張說寄刀定聖意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‘聖君’、 ‘千古帝範’,太宗皇帝一定也是樂於背下這個罵名的!”

燭光搖曳中,李隆基彷彿看見十九歲的太宗皇帝身披明光鎧甲,騎著白蹄烏,手持步槊,縱馳在淺水原的戰場上,出生入死,為李唐掃平西北。

秦王殿下的大名,在那一年威震隴西。

二十歲,平劉武周、宋金剛,收復幷州,河東大捷,北方政權得以鞏固。

二十二歲,虎牢關之戰。擒兩王定中原,滅王世充、竇建德,定天下一統之勢。金甲凱旋歸來長安,功高蓋世,封無可封,高祖皇帝想破腦袋,賜給他一個“天策上將”的封號。

二十三歲,設計水淹七軍,揮師南下,聲震淮泗,重創劉黑闥、徐圓朗,收復河北山東。

二十五歲,平定楊文幹叛亂,擊退突厥。

二十七歲,玄武門喋血奪權,登基稱帝。

太宗皇帝一個人的戰功,就佔了大唐開國功臣的七成。大唐最重要、最強大的對手,都是敗在他的手下。

登基的第二年,改元貞觀,精簡官吏,嘔心瀝血,開啟了著名的貞觀之治。

回望自己的前半生,二十五歲那年,力挽狂瀾,平定內難,使大唐王朝免遭再次顛覆。

這份功績,雖然無法與太宗皇帝相提而論,但他是大唐帝王,太宗皇帝的重孫,也該有“天上天下,唯吾獨尊”的氣魄!

在江山社稷面前,豈容荊棘蔓草縱橫,虺蟲蛇蠍作祟?

葉法善天師從風袖裡掏出一把魚皮鞘金銀鈿裝獸紋短刀,雙手託舉著,獻給李隆基。

“此刀,是尚書左相張說委託臣轉交陛下的!”

李隆基伸手接過沉甸甸的短刀,眼眸深深眯了一下。

“這把短刀,安金藏用它剖心救過太上皇,予將其討來,隨身佩戴多年。去年驪山秋獮,公主黨羽叫囂著要與予比武。張說憤而應戰,贏了挑戰他的崔湜,予將此刀賞賜給了他。”

“張丞郎說,看到此刀,您就會明白他的心意!

李隆基慢慢抽出刀鋒,一道凜若秋霜的寒光,閃過他的眼前。

硎新雪刃,光納日月,叫人赫然生出徹骨的寒意。

張說不肯阿附太平公主,被罷去宰相之職,貶為尚書左相、東都留守。

回贈短刀,分明是在暗示他要果斷行事,儘早以武力剷除公主一黨!

“尊師,您還記得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嗎?”李隆基嗖地將刀鋒推入魚皮鞘中。

“臣當然記得,天樞聳立在洛陽紫微城端門外,整整二十年了!聽說,天樞落成那日,洛陽人頭攢動、車駕如流,宮裡宮外大酺三日。”

“那天,上林苑宿羽宮大宴百官和四方來賓,皇祖母笑得合不攏嘴。學士們獻詩不可勝數,文章宿老李嶠站在臺上,誦讀他的《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群僚應制》。出使中原的各國使節,無不以瞻仰過天樞、明堂和天堂為榮!”

“洛陽如此熱鬧,陛下在哪裡呢?”

“那時,予才十歲,剛剛失去母親不久,坐在席上,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,並沒有聽懂他們吟詠贊美的是什麼,也不明白,天樞上那一句 ‘紀革命之功,貶皇家之德’,究竟是什麼意思!”

“紀革命之功,貶皇家之德,充分說明,天樞是武氏家族的紀功柱。”葉法善天師道。

他看見李隆基皺眉蹙眼,臉頰上的肌肉在微微抽動著。

“予現在明白了,大周萬國頌德天樞,不僅僅武氏黜唐頌周的紀功柱,也是李氏王朝的恥辱柱!”

“陛下終究是明白了,現在明白也不遲!”

李隆基緊緊地握住師父的手。

“尊師說得對!太平公主是大周王朝最大的政治遺留,一直深刻地影響著當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