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28章 張說寄刀定聖意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也許是元氏進毒不成功,太平公主有點心虛膽怯,居然沉寂了半年之久。

先天二年上半年,朝野平靜,無風無浪。雙方都在低調隱忍中,暗暗修鱗養爪,積銳蓄威。

夜色之濃,莫過於破曉前的那一段黑暗。

敵人隱匿於黑暗中,並不說明他們要放棄初衷。

也許,只是蹺足以待,等候一個合適的機會。一旦鼓角齊鳴,他們便會傾巢而出。

而李隆基,必須時時弓上弦,刀出鞘,支更坐夜,秉燭待旦。

先天二年四月以來,頻繁出入鎮國公主府的人,忽然多了許多。

除了竇懷貞、岑羲、蕭至忠、崔湜、李猷、胡僧惠範,還有右散騎常侍賈膺福、鴻臚寺卿唐晙、雍州長史新興郡王李晉、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、右羽林將軍事李慈、左金吾將軍李欽等人。

李隆基獲取的名單中,還見到了太子少保薛稷的名字。

薛稷是父親多年的至交好友,幾乎可以算是唯一的好友。

景雲元年,他被貶為左散騎常侍後,很快又升為工、禮二部尚書,冊封晉國公,賜實封三百戶,加太子少保,參決政事,恩遇絲毫不減半分。

世人皆尊稱他為“薛少保”。

兒子薛伯陽,迎娶涼國公主,拜駙馬都尉、右千牛衛將軍,封安邑郡公。

李隆基十分敬重薛稷,朝中大事,常常請教於他。

中宗皇帝主政的時候,薛稷與宗楚客、竇懷貞等人交好。

不知何時開始,他漸漸被太平公主黨羽拉攏,與他們父子倆越走越遠。

或許,他還惦記著那次貶官,便離心懷恨,站到了敵對的立場上吧!

入夜,太極宮武德殿裡燈燭輝煌,李隆基看了侍中魏知古呈上來的一道密奏,獨自沉思了很久,再也無心處理政務。

一個人伏案弄墨,抄起《老子》來。

忽然,耳邊響起了熟悉的聲音。

“這幅八分隸書,遠看豐腴華麗,莊嚴恢弘。細看之下,用筆柔而無骨,結體雜亂無章,顯得特別拘謹,遠遠不及您的章草瀟灑,更得太宗皇帝的清麗之風,可見陛下抑鬱滿胸啊!”

葉法善天師不知何時站到了他的身後。

“尊師見笑了!”李隆基立刻起身,道,“太宗皇帝雅好翰墨,痴迷王羲之、師從虞世南,筆實墨沉,龍章鳳姿,連太上皇都只能學得一二。予未敢言有太宗之風!”

葉法善天師走到御前,道了一聲“福生無量天尊”。

“陛下自小便有聰慧之名,明斷幹練,智勇過人。少年靈氣最是難得,臣希望,您能時時保持這份靈氣,莫要越長大越規行矩步!”

李隆基道:“願聽尊師教誨!”

“臣發現,陛下和太宗皇帝有諸多相似之處。”

“予怎敢與太宗皇帝相提並論!”

“不!你們都有雄才大略,都以睿智著稱,都是二十七歲登基為帝。他強於陛下的,除了為大唐開國創下的累累戰功,還有他在生死攸關之際,一劍封喉、一招制敵的非凡魄力!”

御案前,立著一座鎏金蓮座雁魚九枝燈。

幾盞燈豆裡的燈芯快要燃盡,即將滑落在膏油裡。

李隆基拿起一枚燈栝,將燈芯從膏油中一一挑了出來,武德殿裡又豁然明亮起來。

熒熒燭火,印在稜角分明的臉上,也照出了眼裡的幾分迷茫。

“太宗皇帝文武兼修,開創貞觀之治,是有史以來的治世巔峰。但玄武門之變,讓他揹負了罵名,這個罵名,怕是要千年萬年地背下去了!”

“如果殺兄弒弟,為天下百姓換來一位頂天立地的天可汗,換來一個繁榮強盛的大唐盛世,後世百姓永遠尊奉為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