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22章 混元峰老梅開花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李旦即位以後,天下尊老崇道之風復如唐初。
兩京及州縣熱衷於造觀,大週年間拆毀的道觀,一座座地重修起來。
朝廷中斷了許久的醮祭、祈福、大法,也逐漸恢復了。
景雲二年六月,葉法善天師以九十五歲高齡,奉旨持繡像幡花,來到南嶽衡山集賢峰下的魏夫人仙壇,行醮祭法事,並於仙壇西側修建洞靈觀,供奉魏夫人。
道教尊崇的眾多女仙中,以崑崙虛西王母、南嶽魏夫人、麻姑、何仙姑並稱四大女神。
以西王母金母元君地位最高,南嶽魏夫人位居第二。
魏夫人俗名魏華存,年輕時好道慕仙,精通四書五經。
東晉咸和九年,她在衡山集賢峰下得道昇天,被敕封為“紫虛元君”,領上真司命“南嶽魏夫人”。
東晉興寧三年,魏夫人授予茅山道士楊羲《上清大洞真經》三十一卷。楊羲奉此寶經,開創上清茅山宗,魏夫人也被尊為上清第一代師太。
晉末,許翽之子許黃民攜《上清大洞真經》避亂浙東,從此,江南道一帶也開始盛傳上清大法。
《上清大洞真經》被茅山宗奉為三洞寶經之首。
從葉法善天師這樣的高道,到澄懷、石清等茅山小輩,都需要熟讀此經。
弟子“存心養性以事天,聚精會神而合道”,無論內丹、存思,還是導引、服氣、祝咒等等,無不是得此經真傳。
甚至有人說,若得《上清大洞真經》,不須金丹之道,讀上萬遍,便可得道成仙,因此歷代流傳不絕。
景雲二年十一月初,洞靈觀終於落成。
為了祝國迎祥,祈福施恩,葉法善天師將於十一月十五日,在洞靈觀舉行一場祝將科儀。
新觀建成,澄懷和石清忙著料理各種事宜,掛匾額、貼楹聯,佈置齋壇,指導道士步虛聲韻。
有幾名道士總是掌握不好《玄真道曲》《大羅天曲》的節奏,他們教了好幾遍,依舊如故。
石清不免有些洩氣,嘆道:“師兄,我們兩人都不擅長音律。要是子虛師兄在就好了,何苦我們教得這麼辛苦!”
聽到子虛的名字,澄懷的心情立刻低落下來,默默走出大殿,坐在松木門限上,黯然神傷。
烈酒般濃釅的傷悲,在他心裡反覆翻滾著,攪動著。要不是他微微仰起頭,那傷悲就要從胸腔裡噴湧而出了。
前天夜裡,澄懷悄悄潛回青田太鶴山洞天,看望子虛和雲鹿。
一年半過去了,子虛依然魂不歸體。
到底什麼時候,才能再次鮮活地站在他和師父面前呢?
不遠處,七名新度的女冠,圍坐在神女殿裡抄錄《上清大洞真經》。
院子裡,兩名道童悠閒地在簷下清掃枯黃的落葉,苕帚擦著磚石地面,發出“沙沙沙”的輕響。
葉法善天師正在觀裡四處巡視,思索著還要添些什麼東西。
剛剛走到洞靈觀西側院子,一陣異香撲鼻而來,潔白的花瓣如雪落人間,紛紛揚揚,四處飄灑。
他立刻退到路邊,低頭行叉手禮。
兩位女仙在花雨中輕盈地降落,現身在葉法善天師面前。
來者正是南嶽魏夫人和她的侍女女夷。
南嶽魏夫人頭戴蓮花玄冠,容顏清瘦,一道柳葉眉斜飛入鬢,細長的丹鳳眼裡,眼波清泠流轉,好似萬千星辰落入眸底。
手持麈尾拂塵,身著一襲素白色直領大袖直裰,渾身一塵不染。
女夷也是一身白衣白冠的素雅裝扮。
得道昇仙之前,女夷跟魏夫人從北到南,歷盡人間辛苦,閱盡世間花草,後來也昇天成仙,掌管天下名花,尊為花神。
魏夫人輕啟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