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21章 迎太平公主回京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群臣漸漸退去,朝堂上只剩下李旦父子。

他緩緩走下大殿,牽起李隆基的手,走到含元殿,登上了頂樓。父子倆憑欄而立。

長安城一百零八坊,劃分得整整齊齊,像一個個沉睡中的嬰兒,安詳地臥在他們的視野裡。

天清氣朗,春暖花開,長安四衢八街,車如流水馬如龍,一切俯而可窺。

慈恩寺大雁塔巍峨入目,在花團錦簇中,少了幾分威嚴,多了幾分嫵媚。

更遠處,是一脈延綿起伏的終南山,那抹溫潤的青色,像是水墨淡彩,由濃及淡,漸漸消失在天際線上。

李旦收回目光,綿聲道:“張侍郎和葉天師提議三郎監國,一剛開始,朕有些不放心,如今看來,是朕多慮了!”

“三郎能獨當一面的,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!”李隆基回道。

“作為一位儲君,三郎執掌冢祀社稷,朝夕視膳問寢,裡裡外外都做得很好。大唐江山傳到你的手上,朕很安心!”

“許多家國大事,還是要靠父皇指點。譬如,大唐和吐蕃在九曲之地紛爭不斷,是您指點我在涼州設定河西藩鎮,才震住了蠢蠢欲動的吐蕃。”

聽到“九曲”二字,李旦彷彿變成了一位做錯事情而滿懷愧疚的孩子。

“河西九曲,水甘草良,原本是大唐為數不多的良馬產地。吐蕃得到此地,逾河築城,頓兵畜牧。朕十分後悔,將這片膏腴之地拱手讓給了他們!”

兩年前,金城公主沿著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舊道入藏。

吐蕃贊普赤德祖贊派人鑿石開路迎接,在吐蕃邏些城為她修建了宮城,並尊稱其為可敦。

護送金城公主入蕃的鄯州都督楊矩,私下接受了吐蕃的賄賂,建議李旦以“公主湯沐邑”為名,將唐蕃邊境的九曲贈予吐蕃,以結兩國盟好。

李隆基道:“吐蕃人在獨山、九曲兩地置軍,設立洪濟、大漠門等城郭,又去積石三百里處的河上搭石造橋,以便軍運,成了他們東進河隴的門戶。”

“唐蕃兩軍,在此處的軍事摩擦越來越多,朕十分擔憂!”

“父皇放心,總有一天,三郎會幫您把九曲奪回來的!”

“今年,朕遣使入蕃,將金城公主認為親女。她從中宗皇帝的養女,變成了大唐當今皇帝的嫡長公主,或許能對吐蕃有一點震懾作用!”

“金城公主入蕃時,帶去幾萬匹錦緞、數萬冊典籍、上千名樂師雜伎,對唐蕃文化交流,做出了極大的貢獻。她一定會明白您的苦心!”

“這些蠻族,終究是養不熟的,豈是大唐送嫁兩位公主能夠左右的?”

“吐蕃三面與大唐接壤。我們開疆拓土,可以西進,可以北上。他們想要走出這片高原,只能入侵大唐。所以,對大唐疆土的覬覦,是永遠不會停止的!”

李隆基說得對,李旦登基後,一直在向西北謀求發展。

太子監國後,他指導李隆基將北庭都護府升為大都護府,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。

天山以北,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,歸北庭都護府管轄;天山以南,蔥嶺以西、阿姆河流域的遼闊地區,歸安西都護府管轄。

唐軍在北庭一邊屯墾,一邊戌邊,南耕北牧,提攜萬里,成為西域新的政治、文化和經濟中心。

李旦道:“吐蕃地高天寒、四荒八極,他們能夠擴張的方向,無論東、西、北哪個方向,遇到的都是大唐疆土。從松贊干布開始,每一代吐蕃贊普都不甘心困頓於一隅之地,都想要進軍中原!”

李隆基時常研究吐蕃輿圖,對那一片雪域高原的地形地貌,兩國的軍事形勢,都已瞭如指掌。

未來的唐蕃關係,將如何走向,自然成竹在胸。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