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24章 景雲鍾仙韻悠揚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景雲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是太平公主四十六歲生辰。鎮國公主府上張燈結綵、大設盛筵,準備宴請各位盟友。

一位婢女不小心摔了一件瓷器,太平公主大發雷霆,命戶奴狠狠地杖責了她。

正在哭爹喊娘中,公主府的管事來了。

“公主殿下,竇懷貞、蕭至忠、崔湜、李猷、惠範大師等人,抬著厚禮來了,尤其是竇閣老,五六個戶奴抬著一個大大的匣子,也不知道裝了什麼壽禮給您。”

“拖下去吧!”太平公主朝著婢女努了一下嘴,微笑道,“開啟大門,迎接貴客!”

賓客們魚貫而入,紛紛贄禮道賀。

竇懷貞命人開啟七尺長的畫卷。

“公主殿下,曹魏名士何晏倡導玄學,競事清談,開一時風氣,不曾想,還是個丹青妙手。為了得到這幅《竹林清談圖》,老臣賣掉了光福坊的宅子……”

太平公主十分高興。

奇珍異寶,都沒有入她的法眼,府庫中多得是。

唯有竇懷貞送的這幅《竹林清談圖》,得到了她的喜愛。

“討論魏晉風度,永遠無法避開正始才俊何晏。他經常邀請好友到竹林中,或飲酒,或服食五石散,或談經論道。據說,這就是竹林七賢的起源!”

李猷道:“公主您看,這幅畫上,蒼蒼鬱鬱的竹林中隱藏著那麼多人,畫的應該就是竹林七賢罷!”

“對!對!對!一定是竹林七賢!”崔湜等人連聲應和。

蕭至忠數了數。“不對,畫作中分明有八個人,這多出來的一個是誰?”

竇懷貞愣了一下,馬上道:“你看這人,半躺在竹林中,嘴裡吃著什麼東西。一定是何晏把自己也畫到畫中去了!”

一幫人正圍著畫作,滿舌生花地談論著,忽然聽見太極宮方向傳來幾聲清晰洪亮的鐘聲。

清禪寺的鐘聲空靈;安國寺的鐘聲肅穆;慈恩寺的鐘聲悠遠;玄都觀的鐘聲低沉。

今日的鐘聲,讓太平公主感覺到十分陌生,便側耳傾聽起來。

竇懷貞道:“公主,這鐘聲,是從景龍觀傳來的。”

鎮國公主府位於長安興寧坊,距離崇仁坊很近。九道鐘聲落下,餘音嫋嫋,彷彿就敲在耳邊。

太平公主命人收了畫作,坐到了席間。

“景龍觀何時鑄造了一口大鐘?這鐘聲純美優雅,忽而清澈,忽而渾厚,真是好聽!”

竇懷貞回道:“前不久,陛下下令,由葉天師監製一口銅鐘,命名為景雲鍾,置於景龍觀內。鐘身有三十二枚蒲牢形鍾乳,可將聲音從清澈調至渾厚。”

李猷嘖嘖了兩聲,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。

“這口景雲鍾,原本打算放在大明宮三清殿的。送到那裡,卻無人能敲響。葉天師提議將它置於景龍觀裡,剛掛上去,自己就響起來了。”

“這倒是稀奇!”

“陛下也十分驚奇,特意銘文紀念,令景龍觀每日敲鐘,為長安百姓司晨暮、送福瑞。”

景雲鍾用銅錫合金鑄成,上銳下侈,口為六角弧形。高約七十四寸,腹圍一百四十五寸,口徑約五十寸,重達一萬兩千多斤。

鐘身自上而下分為三層,每層用蔓草紋帶分為六格,一共有十八格。格內分別鑄有飛天、翔鶴、走獅、騰龍、朱雀、夔牛等圖案,四角點綴祥雲紋飾。

第三層,刻有李旦親筆寫下的銘文《景龍觀鍾銘》:

“朕翹情八素,締想九玄,命被鼓延,鑄斯無射,考虞倕之懿法,得晉曠之宏觀,召廣鯨工,遠微鳧匠,耶溪集寶,麗壑收珍,警風雨之辰,節昏明之侯,飛廉扇炭,屏翳管爐,翥鶴呈恣,蹲熊髮狀,角而不震,侈而克楊,庶其曉散靈音,鎮入鵷鸞之殿,夕騰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