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7章 乾元殿聚書四部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二十天後,一行人終於到達長安。李隆基率領百官,在太極宮承天門跪迎兩位皇太后入宮。

開元四年十月九日,睿宗皇帝下葬金幟山橋陵。

李隆基親自護送靈柩到橋陵。

他和宋王李憲手捧皇太后褘衣,入了地宮,置於睿宗皇帝的御榻左右,再以衾被覆蓋。

隨著橋陵沉重的石門落下,一代帝王的傳奇,也永遠落下了帷幕。

突厥部落不斷歸降大唐,涼、甘、雲、朔、幽、薊等邊州人口激增。

各部落之間,為了搶奪有限的草場、水源,經常發生矛盾和衝突。

面對這些能征善戰的部落,調任幷州大都督府為長史的王晙上表指出,突厥是迫於形勢方才歸順大唐的,他們久居邊境,極易引發禍患。

建議朝廷脅之以威,誘之以利,將其全部遷徙到黃河以南,使其逐漸漢化。

同時,要吸收他們的兵馬,摻入大唐軍隊,使其成為北疆的防禦力量,為大唐王朝效勞而不為禍患。

李隆基正忙著處理國喪事宜,未來得及答覆他,便有突厥降戶起兵反叛了大唐。

阿史那默啜死後,東突厥政局陷入動盪。

他的兒子阿史那匐俱繼立可汗之後,根基不穩,很快被阿史那骨篤祿的兒子闕特勒絞殺了。

闕特勒擁立他的長兄左賢王阿史那默棘連為毗伽可汗,招納離散的部眾,一心想重振東突厥國威。

阿史那默棘連繼位的訊息傳到中原,一些降戶逐漸萌生了叛意。

住在黃河舊地的阿跌部落的阿跌思泰和弩失畢部落的阿悉爛,率先舉旗,反叛了大唐。

開元四年十月二日,李隆基接到戰報,命朔方大總管薛訥發兵追討。

王晙率領幷州兵馬西渡黃河,晝夜兼行,追擊叛逃的人馬,斬首三千多級。

阿跌思泰和阿悉爛等人擺脫了唐兵的追擊,順利返回突厥。

兩人歸來,使得東突厥的力量逐漸壯大起來。

阿史那默棘連繼續任用老臣暾欲谷為謀臣;任闕特勤為左賢王,總掌兵馬;將妹妹嫁給黠戛斯可汗,娶突騎施都督蘇祿的女兒為妻,又以女兒和親蘇祿。

萬事俱備,準備發起南侵。

暾欲谷是突厥舊臣,也是阿史那默棘連的岳父,雖然年已七十多歲,但他老謀深算,在突厥各部落中的威望非常高。

他認為,東突厥新朝初立,經濟困頓,應該與民休養幾年。此時,不宜發動戰爭、不宜開城拓地。

阿史那默棘連採納了他的意見,大唐北疆,得到了暫時的安寧。

隨著劉幽求、魏知古、李日知、盧懷慎等一批老臣相繼去世。開元四年年末,李隆基召廣州都督宋璟回京,拜為刑部尚書。

姚崇為相數年間,革故鼎新,興利除弊,為萬眾所景仰,但他是個教子無方的父親。

兒子姚彝、姚異仰仗父親的威望,廣交賓客,招權納賄,遭到監察御史的彈劾。姚崇被罷去宰相之職,改加開府儀同三司。

宋璟接替姚崇為相,授吏部尚書、黃門監、紫微侍郎同平章事。

工部侍郎蘇頲升任紫微侍郎、同紫微黃門平章事,與宋璟一同成為宰相。

梁州都督源乾曜被擢升為黃門侍郎、同紫微黃門平章事。

為相後,宋璟保持一貫以來按法制律令行事的風格,繼續奉行姚崇的治國方略,推廣他的《十事要說》。

姚崇制定的治國措施,只要是實踐證明是正確、行之有效的,宋璟決不隨意變更。

“情既無窮,故為之制度,不因人以動搖,不變法以愛憎。”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
宋璟對節度使制度一直頗有微詞。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