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7章 乾元殿聚書四部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多次提出,邊鎮兵力高達五十萬,如果不對節度使加以節制,很可能會成為大唐王朝潛在的不安定因素。

李隆基每次獎賞邊臣,他總是強烈反對,要求不賞邊臣,抑制武將們滋生野心和權力慾望。

從他的身上,似乎看到了魏徵的影子。

姚崇善應變成務,喜歡順乎潮流,不墨守成規,懂得變通之道。

而宋璟善更加守法持正。

這位冷落過張氏兄弟,對抗過武三思,得罪過太平公主的鐵腕人物,堅持潔身自好,犯顏諍諫,大開不諱之路,在朝廷中養就了一片清明之風。

在李隆基心裡,宋璟就像賜給他的那雙金箸一樣又硬又直、錚錚發亮。

面對這樣的不世之臣,他十分願意容忍他的耿直剛正。

宋璟與蘇頲相處得也不錯,兩人在朝中心有靈犀,相得益彰。

蘇頲遇事多讓於宋璟,蘇頲每次論事,只要有利國家,宋璟也會大力挺之。

他們不像姚崇和張說,經常相互鬥法,爭吵不休。

姚崇為相前,張說曾到岐王李範府中訴苦,結果被他告發。

張說貶為相州刺史,充任河北道按察使。不久,又被他事牽連,貶為嶽州刺史。

不管如何,時下朝廷君明臣直,天下百姓安樂。

大唐王朝在他們的治理下,正穩步向著輝煌的開元極盛之世邁進。

轉眼到了開元五年,正月剛剛過去兩天,太常寺太廟署上報,李氏太廟四室崩壞。

李隆基下令,輟朝五日,暫時奉神主於太極宮太極殿內,太廟抓緊時間修繕,自己素服避正殿,親自祭享。

開元四年,關中不稔,糧食歉收。原本打算年後巡幸東都洛陽,順便前去監督糧食調撥。

國事多如牛毛,臨行前,都要一一處理掉,不得已,又將眾臣召集到大明宮紫宸殿來議事。

想到太廟莫名崩壞,李隆基心中有些忐忑。於是,問宋璟與蘇頲:“兩位愛卿,朕此行東都可否?”

睿宗皇帝駕崩後,他開始自稱為“朕”了。

蘇頲叉手道:“陛下,您三年之喪未終,急於赴東都行幸,不合天心,所以上天降災於太廟,以示警告。臣覺得,應停止東都之行!”

宋璟亦道:“調撥糧食,自有戶部掌管,左相、右相監督,陛下不必親自前去。”

李隆基又將目光投向了姚崇。

雖被罷去宰相,李隆基對姚崇極為尊崇。念他年事漸高,身體抱恙,特地允許五日上朝一次。

遇到軍國重事,都會命黃門侍郎源乾曜前去徵求他的意見。

姚崇道:“陛下,老臣寄居的罔極寺中,有一座鐘樓。當初建成之時,用了一些舊木料。前幾天風雨大作,懸掛大鐘的大梁不堪重負,轟然倒塌了。”

眾人都知道,姚崇在長安沒有居所,一直寓居在罔極寺中。

罔極寺位於大明宮、太極宮之間的大寧坊,原是太平公主為聖帝天后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。

“應是木料歲久朽腐而壞了。”李隆基道。

“陛下所言極是。太廟屋材皆是前秦苻堅時的舊料,早已朽腐不堪。崩壞時間恰巧與您赴東都的行期相合,並非什麼災異。天子以四海為家,您因關中歉收而幸東都,主張已定,準備已齊,不可失信百姓!”

“姚卿之言,最實在!”李隆基心中漸漸釋然起來。

“神主遷於太極宮的太極殿,不宜久存。陛下出發前,應儘快修繕好太廟,以免神主不安!”

李隆基轉頭對蘇頲道:“蘇卿,你出身工部,熟悉土木工程。修繕太廟就交由你負責,一定要親自監督,爭取在本月完工。”

蘇頲不敢抗命,只好回了一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