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2章 三年之約開盛世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原先朝廷重京官而輕外任,地方官都是選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。

為了革除這一弊端,使官員出入有常均,李隆基從京官中選用有才識者到地方任都督、刺史,又從都督、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任京官。

他特別重視縣令的選任。

擬任的縣令被召入大明宮宣政殿,由他親自出題考試,考查他們是否通曉經國治民之道。

合格者赴任就職,不合格者淘汰放歸。

李隆基還敕令罷免所有的員外、試、檢校官,嚴格控制官吏的選舉,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,吏部、兵部不得注官。

大革之下,十去其九,大大改善了朝廷官吏冗多、人浮於事的現象。

開元三年二月,北疆也不斷傳來好訊息。

阿史那默啜既破突騎施,又不能安撫西域各部落,致使十姓餘部和周邊異族紛紛降唐。

他的女婿阿史德胡祿、高麗莫離支高文簡,與阿跌部落大酋阿跌思泰、吐谷渾大酋慕容道奴、鬱射施大酋鶻屈頡斤、苾悉頡力、高麗大酋高拱毅等人,率領一萬餘帳,脫離東突厥汗國,至大唐邊境歸附。

降唐者中,除了胡祿屋,以葛邏祿、鼠尼施三姓為多。

朝廷將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,以本部落為單位,臨水而居。

各位酋長皆封爵賞官,或為都督,或為刺史。

高文簡被拜為左衛員外大將軍,封遼西郡王;阿跌思泰為特進,右衛員外大將軍兼阿跌都督,其餘酋長封拜和賜物也頗為豐盛。

突厥降戶日益增多,阿史那默啜必定十分著急,可汗部落屢有騷動跡象。

為了穩定西域,大唐朝廷提高了各大都護府的地位,加強了對黃河以南的巡邏,以防東突厥大軍前來劫掠人畜。

四月,李隆基下詔,以右羽林大將軍薛訥為涼州鎮軍大總管,統領赤水軍,駐守涼州,繼續迎接突厥各部落的降者。

以左衛大將軍郭虔瓘為朔州鎮軍大總管,統兵和戎諸軍,鎮居幷州,兩人東西配合,防備東突厥南下。

並以親王遙領大都護。

郯王李嗣直為安北大都護、安撫河東、關內、隴右諸藩大使,以安北大都護張之運為副。

陝王李嗣升為安西大都護、安撫河西四鎮諸藩大使,以朔州鎮軍大總管郭虔瓘為副。

二王不出閣,由副使知節度事。

七月,林邑、婆利、盤盤、真臘、南詔、驃國等西南蠻夷聯兵九萬寇我邊境。

右驍衛將軍李玄道接到出兵軍令,快速行動,發戎、瀘、夔、巴、鳳、梁等州兵三萬人,與當地駐兵共同討之。

開元二年,唐蕃武階驛之戰,薛訥、王晙大敗吐蕃。

吐蕃贊普赤德祖贊意識到,單靠自身的力量,無法對抗強大的大唐王朝,便頻頻勾結漠北的東突厥、西域的突騎施和大食,合力對抗大唐王朝。

開元三年十一月,吐蕃聯合大食,共立阿了達為拔汗那可汗。

監察御史張孝嵩正在安西都護府巡察,接到軍情後,立刻率領附近兵力萬餘人,遠赴蔥嶺之外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力擊敗敵軍,威震西域。

大食、康居、大宛、罽賓等八國皆遣使請降。

唐初時期,大唐對周邊異族採取的是以戎制戎的羈縻統治,高度自治下,異族首領經常不聽朝廷命令,甚至頻頻叛變。

李隆基精心構築的大唐邊防系統,逐漸發揮出優勢作用。

朝廷派遣信得過的大將,賜雙旌雙節,賦以軍事專殺大權,行則建節,府樹六纛,威儀極盛。

武卒們頓兵塞下,晷候獻捷。

一旦戰起,他們在軍事防禦上迅速作出反應;臥鼓滅烽時,還可以屯田返耕,不誤農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