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4章 李旦病逝百福殿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開元四年三月,葉法善天師帶著石清,再次回到括州松陽。
處理姐姐的後事,整修先人廬墓,並請以詞翰名世的括州刺史李邕、著名的隸書名家韓擇木,為先祖葉有道、先父葉慧明撰寫碑文。
李隆基保留了尊師的爵位,對其先祖和先父另行封贈。
追贈他的祖父葉國重為有道先生;父親葉慧明法師為銀青光祿大夫,使持節歙州刺史,官從三品。
松陽葉氏一族,三代道士,均受到朝廷的封賜進爵,在整個中國道教史上,獨一無二,連道教鼻祖張道陵天師也望塵莫及。
這天,風和日麗,葉法善天師和石清回到松陽卯山祖宅,檢視淳和觀的建設進度。
進入瑞應古裡,遠遠看見一座氣魄宏偉,嚴整開朗的道觀,從葉氏舊宅的地基上拔地而起。
淳和觀背依卯山,前臨松蔭溪。
道觀內,九座白壁黑瓦的大殿依次排列,琉璃屋頂舉折和緩,四翼舒展,柱、額、梁、枋均刷了丹紅色,襯以白壁,顯得莊重大方。
大殿基本已經竣工,幾位匠人正在堆砌山門和圍牆。
歇山重簷下,兩位畫師立在兩丈多高的竹木架上,為額柱描金繪彩。
石清正看著畫師們一筆一畫,精心勾繪著六瓣寶相花飾。
忽見幾個梓人抬著一塊蒙著大紅綢子的匾額前來。
領頭的梓人走到葉法善天師面前,行了個叉手禮,道:“越國公,這塊御題的匾額製作好了,請您過目一下。”
葉法善天師伸手掀起綢子,撫摸著花梨木匾額上“淳和仙府”四個髹金大字。
“開元神武皇帝的章草,是如此的瀟灑俊逸,既得二王的清勁靈動,也有太宗皇帝的挺拔骨力,從此以後,他的墨寶就留在括州大地上了。”
“開元神武皇帝善騎射,通音律,工書法,的確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!”梓人跟著讚了一句,“越國公恩開五君,名動四國,陛下才會賜字紀德。這塊匾額,是否馬上掛到門楣上?”
“不急,等到畫師把彩畫畫完,乾透了,再掛上也不遲。”
梓人回了一句“是”,指揮眾人抬著沉重的匾額進入淳和觀。
畫師已將寶相花飾的最後一塊顏色填好。七彩額柱,在白壁黑瓦的襯托下,泛著鮮豔奪目的光彩。
石清讚道:“師父,淳和觀雖說不及長安景龍觀奢華,但佈局嚴謹,沉穩大氣,在括州也算是規模極大的道觀。”
葉法善天師移步走入淳和觀。
邊走邊道:“師姑仙逝後,師父在括州除了一些遠親,再無可以牽掛的親人。舍宅為觀,並非要添輝門庭,揚名百世,師父只想在千秋之後,有人繼續替我宣揚上清茅山大法。”
石清緊跟其後。
“師父考慮得十分周全。松陽上清符籙派弟子,大多火居在家。兩觀落成後,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行道場所。”
“成為駐觀道士,才能更好地行黃老、符籙之術,為當地百姓服務。”
“不知括蒼全塘口的宣陽觀,建設得如何了?”
“括州刺史李邕說,宣陽觀堂殿已經結頂,設立了三清、三茅真君塑像,宣陽鍾亦已鑄成,進度應該比淳和觀還快了一些。”
“石清相信,在師父的感召下,淳和觀和宣和觀,都會成為名動江南的道觀。”
“松陽和青田相距不遠,石清,你是否想回家省親,探望一下長輩?師父可以準你幾天假期。”
“師父,弟子的父母原本是青田石雕藝人,在我三歲那年,他們生病去世了。如今,我孑然一身,唯有師父是至親,不想回去青田!”
葉法善天師聽了他的話,不禁停下了腳步。
石清說,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