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4章 李旦病逝百福殿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卻怎麼也摸不到那鏗鏘有力的跳躍,偶爾才能捕捉到奄奄一跳。

“朕砥礪沉浮,半世孤獨。今日,即將去見昭成順聖皇太后和肅明皇太后,我們終於要團圓了!越國公,你為朕感到高興嗎?”

退位四年,李旦吃了四年的湯藥,受盡了病痛的折磨,昔日豐潤的雙頰,已經深深地凹陷下去。

他的離去,或許是一種徹底的解脫。

但喪失姐姐的痛,還深深纏繞於葉法善天師的心頭,今日,又要面臨一場生死訣別。

“太上皇久居武韋亂世,從容自處,立下安唐之功,卒成賢君之名,其中的艱辛,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。上天如此殘忍,既不賜福與您,也不賜壽與您,臣等哀乎痛哉,不忍與您訣別!”

“亂世之中,得以善終,已是天大的福氣。”李旦虛弱地閉上眼睛,“朕是中材之主,全因三郎有大功,而推尊於父,所以,跟著得了一個賢君之名。”

“不! 臣和陛下都捨不得您離開,大唐百姓,也捨不得您!”葉法善天師哽咽道。

“大唐正蓬勃興起,本可以了無牽掛地離去。但還有一事,朕放心不下!”

“太上皇但說無妨,臣一定替您辦成!”

“長壽二年,聖帝天后掌政,將昭成順聖皇太后和肅明皇太后秘密處死,埋在洛陽紫微城中,至今未能找到遺骸……”

李旦的聲音越來越虛弱,越來越低沉,低到幾乎無法聽見。

葉法善天師俯下身子,將耳朵貼到了他的嘴邊。

“雖然設陵設廟,但她們躺在冰冷的紫微城下,沉睡了整整二十三年。每一天,朕無不痛心疾首。希望越國公能尋回遺骸,讓她們陪在身邊,朕就可以含笑九泉了!”

“臣一定辦成!一定!一定!”

葉法善天師淚流滿面,緊緊捧握著李旦的手,不停地摩挲著,想把這雙冰涼的手捂熱。

李隆基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:“父皇,予和尊師一定會盡力迎回兩位皇太后的!”

兩滴熱淚,從李旦緊閉著的眼角泌出,悄無聲息地滴落在枕邊。

留在人間的最後一絲溫熱,很快就散發殆盡了。

開元四年六月十九日,李旦在太極宮百福殿駕崩,享年五十五歲。

百福殿前,合歡隕落似雨,胭脂霞光泣血。

高力士痛哭流涕,發出一聲淒厲的哀鳴:“太上皇駕崩了!”

葉法善天師和李隆基莊嚴地跽跪下來,師徒倆抱頭痛哭。身後,亦是哀聲一片。

李隆基下詔,追諡李旦為大聖真皇帝。遵葉法善天師的意見,為其上廟號為睿宗。

靈柩停在太極宮太極殿,等待著兩位皇太后的歸來。

一邊命禮部準備國喪事宜,一邊命葉法善師徒馬不停蹄地趕赴東都洛陽,尋找兩位皇太后的遺骸。

太常寺太常博士陳貞節和蘇獻上表,大唐太廟的七室已滿,中宗皇帝有中興之功而無後, 如殷之陽甲,應出為別廟。

空出來的位置祔睿宗皇帝的神主,以繼高宗天皇大帝。

陳貞節又奏請將昭成順聖皇太后的牌位也遷進太廟,配祔睿宗皇帝,儀坤廟獨供肅明皇太后的神主。

經過思慮,李隆基批准了他們的請求。在太廟以西另設一個廟堂,將中宗皇帝的神主遷了出來。

國喪當前,李隆基不能停止對東突厥的警戒和防禦。

開元三年秋後,阿史那默啜多次發兵北上,瘋狂地鎮壓鐵勒部落的叛變。

九姓大潰,人畜多死。思結部落都督磨散等人歸降大唐,九姓大酋阿布思也被默啜擊敗,率眾來降。

漠北諸部的向背,正是東突厥興亡的先兆。

他們投奔大唐王朝,不僅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