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52章 花琅齋怒笞官員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茶黃色雲龍紋暗花暖簾。

正要起身,忽然聽到簾外有個稚嫩的聲音說道:“兒臣尊迎父皇回京,嗣謙太想念您了!”

這軟糯玉潤的聲音,瞬間除去李隆基心頭的不快。

他疾步跳下車輿,一把抱起李嗣謙,歡快地兜起了圈子。“朕也太想念你了!太子開始讀書了沒有?認了多少字了?”

皇后王菱牽著陝王李嗣升立在人群前,看著他們父慈子孝、其樂融融的樣子,心裡泛起一陣陣苦澀和失落。

“兒臣會背漢樂府的《江南》《長歌行》,北朝民歌《敕勒歌》,陳子昂的《登幽州臺歌》、盧照鄰的《長安古意》、王勃的《江亭夜月送別》、李嶠的《風》、孟浩然的《春曉》等等,有五十幾首詩歌呢!”

趙非兒笑意盈盈地站在一旁,仔細護著李嗣謙,生怕他們父子倆太激動,一不留神,孩子會摔下來。

“太子聰慧,十分像您。開筆破蒙後,先生教過的字他都過目不忘,現在能認識一千字左右,在皇子中進步最快,深得太師、太傅的誇讚!”

“很不錯,太子讀書很用功!”李隆基掂了一下他的體重,道,“朕將你抱在懷裡,感覺你長高了,也長胖了,每頓吃多少飯?”

“父皇,阿孃說長安缺糧嚴重,很多百姓食不果腹。兒臣身為一國太子,豈敢多吃?每頓吃一盌飯就夠了,我要將省下來的米麵、菜蔬,捐給百姓吃,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吃飽喝足。”

李隆基的眼眶瞬間溼潤了,疼愛地摸了一下李嗣謙的腦袋,半嗔半笑道:“傻孩子,你是大唐太子,不吃飽飯怎能長大?不長大,將來如何治理國家,讓百姓都吃飽飯呢?”

李嗣謙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。

放下太子,李隆基緊緊地牽著他的手,另一隻手攬過趙非兒的肩膀,三人一起往丹鳳門走去。

“褚常侍編撰的《論語》《孝經》等教材,送到長安沒?”

趙非兒溫柔地依靠在他的肩膀上,輕聲道:“已經送到妾的宮中了。”

“等到褚常侍忙過這一陣,朕就將他調回長安,讓他親自來教導太子學習《論語》和《孝經》。”

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從王菱和諸位嬪妃面前經過,李隆基始終抬頭沒看她們一眼。

大明宮蓬萊殿裡,火燭銀花耀人目,鳥革翬飛鎖彩軒。

王菱身穿甜白色的素縐緞中衣,秀髮披垂,不施粉黛,端坐在狻猊纏枝葡萄銅鏡前。

凝視著銅鏡中那張姣美又帶著疲倦的臉龐,王菱心潮湧動,三寸心房裡,好像盛著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洋。

黑風孽海、碧波橫流,一浪一浪迎面撲來的,都是歷歷往事。

遙想武周時期,她和李隆基同甘共苦,共同參與策劃唐隆之變、先天之變,誅殺韋武一黨和太平公主一黨,為大唐王朝力挽狂瀾。

那時候,他們是既是生死與共的戰友,也是風雨同舟的夫妻。李隆基尚能對她噓寒問暖,關懷一二。

隨著後宮嬪妃越來越多,色衰愛弛,她在李隆基心中的分量,似乎越來越輕。

從臨淄郡王的正妃,到母儀天下的大唐皇后,日日頭戴珠翠鳳冠,身穿袞衣繡裳,住在銀屏金屋裡,李隆基給足了高位厚祿和富貴榮華,真正想要的,卻是那麼難以得到。

“典兒,陛下今夜住在哪裡?”

名喚典兒的宮婢遲疑了少時,慢慢走到王菱面前,福身一拜。

“皇后,陛下今夜住在珠鏡殿。他最疼愛太子殿下,那麼久沒見到太子,一定去輔導功課了。”

王菱嘴裡輕哼了一下。

典兒不敢說“陛下最疼愛昭儀娘娘”,轉說“他最疼愛太子殿下”,多麼機靈聰慧的婢女啊!

轉頭回望了一下床榻上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