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53章 涼州曲盛行天下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說著,將手中的杯盞遞給了李隆基。
他接了茶水,聞香、慢啜,細飲一口。
“王翰是個豪健之人,景雲元年登進士第後,每日以飲酒為事,自比王侯,只有張說、張嘉貞等人願意禮遇他。”
“聽說,那一年,王翰和一幫文人雅士,在西市喝酒,乘著酒興,幹出一件轟動長安的事情來。”
李隆基苦笑著搖了搖首。
“他將海內文士劃分為九等,張榜貼於吏部官署的東牆下,將自己與張說、李邕等人列為一等。此舉,在長安引起軒然大波,觀者萬計,莫不切齒。”
“按例,考中進士必須經史部銓選,方能任職。”
“王翰在長安等官職等了三年,頗為不耐煩,於是,就在吏部東牆來了一出自鳴自放。朕一生氣,只授他一個昌樂尉。”
“後來,他一直居住在本鄉幷州,想必,這首《涼州曲》也是在幷州做的吧!”
“張說曾說 ‘王翰之文,猶如瓊林玉。’朕很想重用他,但一想到那狂蕩的行為,實在是讓人吃不消!”
“王翰仕途不得意,虧就虧在那豪放不羈的性格,而這種性格,卻有助於他成為一個感情奔放,詞華流麗的詩人。人啊!有時候總是矛盾重重的!”
石清道:“師父,諸多《涼州曲》中,冀州衡水主簿王之渙所配的詞也非常出彩。 ‘黃河遠上白雲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’讀來朗朗上口。”
葉法善天師撫須而笑。
“此詩的確不錯,前兩句寫西涼山川的雄闊,襯托出戍守將士處境的孤危,第三句忽而一轉,引入蒼涼悠遠的羌笛聲,楊柳不青,春風不度,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守邊將士的心,造語尤為美妙!”
“朕讀過王之渙的《涼州曲》組詩,更喜歡另外一首, ‘單于北望拂雲堆,殺馬登壇祭幾回。漢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親歸去來。’”
葉法善天師帶著得意的笑容,看著李隆基。
“張仁願將軍早就拆除了突厥人的拂雲祠,陛下又在北疆佈下天兵天將,阿史那默棘連無處殺馬祭祀,不敢南渡黃河,更何談和親我大唐公主!”
李隆基放下茶盞,道:“北狄暫安,但西戎不寧,亦是朕的心腹大患。大食帝國在蔥嶺以西崛起,恃強爭霸,四處擴張,頻繁侵掠至拔州都督府、康居都督府、安息州等地。”
“這些都是高宗時期臣服中原的小國,也是大唐王朝最西邊的羈縻府,陛下打算為其出兵嗎?”
李隆基眼眸驟然一緊,那幽冷的神色中,有雄心,有憂慮,也有躊躇不決的遲疑。
“當地都督多次上表朝廷,請求救援。朕正在思慮之中,蔥嶺山高路遠,如果發兵救援,對朝廷來說,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!”
“貞觀四年,太宗皇帝在伊吾七城設立西伊州,開始經營西域,但對蔥嶺以西中亞地區的統治,似乎始終不夠穩固。”
“乾封二年,由於大食勢力的擴張,大唐疆域退回到了蔥嶺以東。從此以後,大唐的軍隊很難再踏足蔥嶺以外……”
“大唐王朝正處於休養生息中,國力所限,儘量避免大規模的戰事。對一些傷害性不大的侵略行為,陛下可採取防守的態度。”
“朕也想如此,但開元初年至今,大食夥同吐蕃,經常對中亞各國、大唐西境州縣大肆侵略和掠奪,甚至在絲綢之路上,搶掠來往商人的貨物,嚴重侵擾西域的安危!”
“臣擔心,陛下貿然將軍隊發到蔥嶺以西,如果一不小心打成了一場持久戰,會嚴重拖累大唐國內的發展……”
“尊師的擔憂,也是朕之所憂!”
葉法善天師清了清發緊的嗓子。
“開元三年,張孝嵩發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