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55章 金華觀畫龍祈雨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再次一拜。

眾人伏跪於地,跟著叩拜。

禮生高聲唱道:“吉時已到,請景龍觀觀主、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師葉法善天師祭天祈雨!”

葉法善天師走到齋壇東南角,手掐太清蓮花訣,緩緩地閉上了雙眼。

身體中,赤精之氣如波濤翻滾,匯聚于丹田。

另一股玄精之氣蒸蒸而起,二氣混合於中黃之位,從夾脊直上十二重樓,衝出泥丸宮,存於頭頂三寸之處。

開元聖劍出鞘,混元靈珠甦醒,一縷精純玄氣從劍莖處升騰而起,飄浮縈繞於劍尖,再化作一縷煙柱,縹縹緲緲地升入空中。

“開元七年五月二十七日,景龍觀觀主、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師葉法善,奉開元神武皇帝敕令,謹以清酌、脯鱐、時果、信幣、帛繒之奠,昭告於終南山金華觀。久愆甘雨,將害農功,夙夜懷憂,罔知所愬。今置壇求龍,伏望昊天大帝監此精誠,即日駕電驅風,降為膏澤。至誠必報,無作龍羞!”

葉法善天師口唸祝文,眾人跟著叩拜。

一群童男童女跟著舞而呼雩。

禮生手捧幣箱來到葉法善天師面前,授爵飲酒。取了案上的祭品,瘞埋於淨席南面。

幾個寺人小步跑過來,手腳利索地撤去了淨席。

另有幾個寺人在齋壇南側殺了一隻白鵝,等到葉法善天師讀好祝文,立刻將新鮮鵝血置於高足漆盤中,放在齋壇中間。

再將鵝頭扭轉,放在翅膀下,用一隻錯金銀盤盛了,供在齋壇上。

祭奠完畢,眾人再拜。

聽見葉法善天師仰天高呼道:“若三日內雨足,再祭祀酬謝天恩!”

李憲走到齋壇前,取了一支檀香木飛鶴紫毫詩筆,雙手遞給葉法善天師。

躬身道:“宋王李憲,受大唐開元神武皇帝之託,請越國公在淨絹上描畫神龍,為我關中乞降甘霖。”

兩位寺人展開了一張五尺餘寬的淨絹,上下分成三節,潔白無瑕。

葉法善天師接過筆墨,深深吸了一口氣,在絹面上揮毫落墨。

先於淨絹下節畫了一汪大洋,水中畫龜,龜頭左顧,吐黑氣如線,向上兩三寸,散作祥雲狀。

葉法善天師後退數步,看了一會兒,頗覺滿意,又於淨絹中節偏右的位置畫起了神龍。

不一會兒,一條神龍躍然紙上。

神龍口吐黑雲,龍身飾以金色、銀色、硃砂色和黃丹色,色彩十分鮮明,勁骨豐肌,彷彿要扶搖直上青天。

李憲指著龍首,道:“越國公,這條神龍,少畫了兩隻眼睛,您點上兩點,神龍就要飛出淨絹了!”

葉法善天師笑而不語,腕下呼呼生風,在淨絹上節畫了一片天空,用硃砂環以天黿十星,星中畫黑魚,魚頭亦左顧,不與神龍所吐的雲氣相接。

畫畢,將手中的檀香木飛鶴紫毫詩筆遞給了李憲。

李憲拿著筆,滿腹疑惑地看著他。“越國公,您是想讓本王給神龍點睛嗎?”

“貧道最後一次奉詔,為朝廷祈雨,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。你們是大唐的未來,所以,這條神龍的眼睛,應該由宋王殿下去點亮!”

李憲惶惶地舉起筆,在龍首上輕輕點了兩下。

誰也沒有看到,紫袍廣袖下,神龍的龍爪微微顫抖了一下。

葉法善天師口中念著《水府神咒》《天蓬咒》《天童經》,晴朗的天空頓時變得晦冥起來,陰風怒號,烏雲密佈,陣陣悶雷在天際隆隆滾動。

禮生送來一隻淨瓶,葉法善天師用楊柳枝蘸取瓶中的淨水,灑在淨絹上。

一條神龍躍然而起,在金華觀上空盤旋片晌,沿著雷聲湧動的方向,搖首擺尾地飛走了。

人群中發出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