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55章 金華觀畫龍祈雨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祈雨了?”
往年,大唐朝廷祈雨,都是擇地作壇,取土造龍。
等到大雨滂沱,再將土龍送入水中,感謝諸神的相助。
這種祭祀方法,要求祭司在祭旗下,取掌心的鮮血,滴於淨水中,以楊柳枝蘸淨水,灑向空中,再灑於土龍上,方才靈驗。
高力士和藹地笑笑。
“陛下疼惜越國公,所以改用絹帛畫龍,以鵝血代替人血,不忍心您老人家受苦呢!”
“貧道享受著金紫光祿大夫、鴻臚卿、越國公和景龍觀觀主的俸祿,為國祈雨,乃是分內之事!”
金紫光祿大夫是正三品官職,但只是一介散官,沒有什麼權掌。
鴻臚卿是從三品的職事官,主管宗教和外交,包括朝賀慶弔祭祀,禮接外賓等事務,但他只是鴻臚卿員外接,不需要到崗就任。
這兩個職位俸祿不多。越國公爵位與郡王、嗣王同列從一品,食實封卻高達上千戶。
而景龍觀是大唐皇家道觀,不僅負責檢籙大唐道教法籙和道士、道經的管理與抄寫,還代表大唐朝廷封神祭嶽、設禁除妖、禳災卻敵,祈雨止雨等。
作為景龍觀觀主,所享受的俸祿自然也是不低的。
“陛下常常稱您有勳德懋功,除您之外,大唐其他道士都沒有資格主持這場雩祀!”
“圓丘在明德門外,適合祭祀天地。祈雨,應當選擇水泉沼澤,或靈祠古廟。還請高公公回去稟告陛下,換個地方比較穩妥。”
高力士微微俯身,施禮道:“老奴現在就回宮告知陛下。等有訊息,再來告知越國公。”
葉法善天師目送他離去。
驀然記起,久視元年,那個南下江南,在太鶴山密林裡四處尋找他的少年馮力士,現在已經脫骨換胎,成了御前最貼心最信任的宦官。
回宮後,高力士將葉法善天師的意見告知了陛下。
李隆基沉吟了片刻。
“太平公主在樂遊原和終南山之間,有一處別業。公主伏法後,朕將這處別業賜給了宋王、申王、岐王和薛王。這裡離長安很近,依山伴水,林木蔥蘢,作為祈雨之所,再合適不過。”
“是,老奴即刻遣人告知越國公和宋王殿下,讓他們安排起來。”
祭祀地點最終選擇在終南山太已谷北面的金華觀,這是宋王別業裡的一座道觀,四周群山環抱,溝壑幽深。
日出前,太常寺的官員在金華觀前已經築好三級齋壇,高二尺,寬三丈三尺,壇外二十步,界以白繩,四周遍植竹枝。
齋壇前點綴花草,佈置了淨席兩張。
案上香燭供養,陳列一俎、兩豆、兩爵,置有酒、脯、白魚乾、時果、信幣、帛繒五赤等物品。
李憲頭戴軟幞,身穿茄紫色瀾袍,手持玉圭,與眾臣靜靜地等候著。
辰時還未到,一輪皎陽已經赫赫炎炎地掛在半空中。
氣溫雖然不高,但乾燥的空氣帶來了三伏暑天般的熾灼感,讓人悶熱難當。
陽光下站了半晌,李憲汗出如漿,紫袍上留下一片黑色的汗漬。
過了許久,一位身穿祭服的禮生出現在齋壇前。
石清攙扶著師父從金華觀裡走出來。
元始寶冠下,朱顏矍鑠,鶴髮披垂,赤色上清離羅法帔內,露出飛青華裙,腰間瓊瑰玉佩微搖,腳上五雲絲履輕盈。
登上齋壇,葉法善天師面向北方施禮。
眾人赫然看見,他的背上揹著久不曾露面的開元聖劍。
葉法善天師口誦五雷祈雨咒,焚聖真祈雨金符一道,置於香爐中,又以淨尊盛酒,陳於東西兩側。
禮生手執一爵,置土俎上,葉法善天師跪拜在壇前,禮生又斟了一爵,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