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1章 澄懷著道袍入仕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葉法善天師道:“澄懷,你年少時,就皈依了玄門,不知不覺,已經四十多歲了。你說你不願成家,師父也不願勉強。成家和立業,你總要選擇一個。”

澄懷信心十足地一叉手。

“師父支援我入仕,弟子必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。從今以後,我身著粗布道袍,手捧玉笏,大隱於朝堂之上!”

“今後,你要專心為陛下校正書籍,從容諫諍,做一個匡弼之士!”

澄懷頷之,看見師父手中拿著一書《老子》。

“師父,治國安邦,離不開文武之道,武治是天下安寧的前提和保障,但文治才是文明治世的最高形式,正如老子所說……”

沒等他說完,葉法善天師搶了話去:“正如老子所說的,清靜為天下正!”

澄懷笑道: “師父深知我意!”

“世上萬事萬物,都是互化和對應的。清靜為天下正, ‘清靜’和 ‘濁動’就是對立的。譬如,我們修仙者,可以透過修煉,由濁返清,由動歸靜,最終修得長生久視。”

“清靜守道,可修心養性,治理天下亦是如此。帝王奉順天德,遵循大道。以武威敵,以文附眾,天下便能欣欣向榮起來。”

“文治武功,相得益彰。如你所說,思想、禮教、文化的大一統,是以文治為最終目標的。天下回歸清靜,迴歸文治,才能開啟萬世太平!”

“這正是陛下所期盼的!”

“你知道陛下為何要設立修書院嗎?”

“文明傳承,全賴文獻之功,史上書籍,屢聚屢散。陛下設立修書院,當然是為了集結珍貴典籍。”

“隨著杜審言、崔融、李嶠、趙彥昭、徐彥伯、沈佺期,員半千等人離世,越來越多的兩館學士,或因年邁或因病痛離去。陛下設立修書院,廣羅天下文章之士,正是因為,大唐中興,需要很多有才華的衣冠學士。”

澄懷點頭稱是。

為了真正中興大唐,開元神武皇帝已經佈下一張天羅地網。

四方邊塵不驚,朝中吏治清明,百姓安居樂業,文化百花齊放。

不出時日,東風入律,堯風舜雨,一個致治之世就要盛大開啟。

他頓了頓,輕聲道:“陛下年輕有為,親行孝悌,提倡以孝作忠、孝道治國,師父可知,他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嗎?”

“師父不知。”葉法善天師搖頭道。

“太子監國期間,他曾經提過一句,想要為昭成順聖皇太后建一座道觀,立其塑像,以備道俗頂禮膜拜。”

“師父記得此事。將來,昭成順聖皇太后的神主必定要祔入李氏太廟的,何必急於再建一座道觀?”

澄懷凝視著忽明忽暗、搖曳不止的燭火,深邃的眼眸裡似乎有微芒在閃爍。

“昭成順聖皇太后是陛下心頭永遠的痛楚。也許,多為他做點什麼,他的心,就會多一些安穩!”

“現在說這些,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。或許機緣造化,你能為陛下立一座道觀。夜深人靜了,你早點去歇息吧。”

“是!弟子先行告退,師父您也早點歇息。”

澄懷行個叉手禮,轉身向外走去。

聽見師父在身後說道:“十一月初,你就要入朝務公。你不必搬出景龍觀,依舊可以住在這裡,閒暇之餘,可以與師父對飲三巡,閒話幾句。”

澄懷心裡漾起一陣溫暖,轉過身子,歡歡喜喜道:“師父,弟子也捨不得離開您!”

葉法善天師揚揚手,澄懷才慢慢退身離去。

開元二年,長安冬天來得早,剛入臘月,已經下了數場大雪。

葉法善天師和石清正在景龍觀三清殿內圍爐而坐。

石清手持毛筆,蘸了松煙烏墨,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