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39章 吐蕃贄玉匣行刺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烏翎降落在大明宮丹鳳門口,幾位金吾衛禁軍正巡邏到此處,見到葉法善天師,急忙叉手行禮:“拜見越國公!”

“陛下現在何處?”葉法善天師心燎意急地問道。

一位禁軍答道:“開元神武皇帝正在大明宮宣政殿,接見吐蕃來使。”

葉法善天師疾步上前,一把將他們拉下馬,道:“借你們馬匹使使,等下自行去宣政殿門口取走!”

師徒三人躍馬揚鞭,絕塵而去。

“越國公這是怎麼了?”幾位禁軍看著振翅而起的烏翎,摸摸自己的腦袋,感到莫名其妙的。

跑到宣政殿門口,葉法善天師跳下馬,舉步生風,一路小跑入殿,嘴裡喊道:“陛下,千萬不要開啟玉匣!”

李隆基剛從高力士手上接過吐蕃使節宗俄因矛獻上的精美玉匣,正準備開啟。

聽見他的喊聲,高力士急忙將玉匣拿了回去。

“吐蕃覬覦大唐疆土,屢屢興兵,被唐軍連連擊潰。此時,他們贄禮求和,分明是不安好心,請陛下慎開此匣!”

大臣們舉座譁然,驚駭不已。

大唐王朝再度崛起的同時,吐蕃也慢慢走出了內戰的陰影,大力發展經濟,國力慢慢得到恢復。

吐蕃贊普赤德祖贊迎娶金城公主僅僅四年時間,便忘恩負義,借會盟為名,在大來谷屯兵十萬,以坌達延、乞力徐為帥,入侵大唐蘭州、臨洮、渭源等地,掠取人口牧馬無數。

開元二年八月,李隆基調兵遣將,積極應戰。

唐休璟、郭元振、張仁願等一批老將皆在幾年前謝世了。

他大膽復起薛訥,白衣攝右羽林將軍、隴右防禦使,以右驍衛將軍郭知運為副使,與隴右群牧使王晙率兵擊之。

薛訥是大唐名將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的長子,將門虎子,氣橫雷電,以剛正秉直而聞名於世。

因今年請擊契丹,有灤水之敗,官爵盡削,所以白衣攝將,趕赴河隴,與王晙匯合。

郭知運是瓜州人氏,身高七尺,猿臂虎口,強健勇敢,善於射箭。年輕時便初露鋒芒,被朝廷任命為秦州三度府果毅,後因戰功升任右驍衛中郎將。

三人在廟堂之上,寬而有謀,旗鼓之間,勇而無撓。有他們守衛河西,猶如三道長城,橫亙在大唐與吐蕃之間。

開元二年九月,王晙遴選勇士七百人,身穿胡服,星夜襲擊吐蕃大營。

他命人置鼓角於敵後五里,前軍遇敵大呼,後軍鳴鼓角相應。吐蕃將士皆以為是官軍大至,自相殘殺,死者萬計。

薛訥率領的唐軍在武階驛左右夾擊吐蕃殘軍,一路追至洮水、長城堡。

兩路唐軍與郭知運的軍隊形成犄角之勢,三軍合圍,擊敗吐蕃十萬之眾,繳獲戰馬、牛羊近二十萬。

赤德祖贊尚金城公主後,得到河西九曲,在此築城造橋。

薛訥等人既敗吐蕃,姚崇、盧懷慎等諸多大臣紛紛上奏,請求朝廷發兵,毀其城橋,同時,遣使宣慰金城公主。

獲悉大唐朝廷要拔城毀橋,赤德祖贊急忙遣使節宗俄因矛至長安請和。

宗俄因矛身材魁梧,像一座巍峨的磚塔,矗立在朝堂上。

他膚色黝黑,無簷狐皮胡帽下露出一頭濃密的辮髮,身著赭紅色聯珠紋大團窠翻領胡服,鞶革蹀躞帶上懸綴帛囊,腳蹬一雙七彩松巴革素。

胸前掛了幾串由瑟瑟、瑪瑙、綠松石、蜜蠟、珊瑚、貝殼製成的項鍊,非常惹人注目。

他回頭望了一下葉法善天師,鳶肩豺目與之相對,眼中頓時投射出利劍般的光芒。

“想當年,太宗皇帝是用敵國之禮接待吐蕃的。現在的大唐,沒有了貞觀雄風,卻不再以敵國禮相待。我們贊普不計前嫌,依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