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39章 吐蕃贄玉匣行刺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舊贄厚禮於開元神武皇帝,你們為何連個匣子都不敢開呢?”
四夷君長對藩屬國向來執行藩臣之禮,只有地位平等的友好國家才會執行敵國之禮。
葉法善天師付諸一笑。
“吐蕃戰敗,來大唐求和,居然要求我們正敵國之禮,這可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兒!吾皇不是不敢開匣,只因這隻玉匣凶氣內斂,還請使節自行開啟,以表您的誠意!”
“哼!”宗俄因矛冷笑一聲,粗聲道,“我們贊普叮囑過,一定要開元神武皇帝親自開啟玉匣!”
“如果不從,又能怎樣?”
環視身後的大臣,那刺刺不休的樣子,讓宗俄因矛心生蔑視,開始薄唇輕言起來。
“我們吐蕃疆域縱橫萬里,有七十萬控弘之士,麾下良將不計其數。彼若不從,我們必定會起傾國之力,再次發動戰爭!”
李隆基一怒而起,辭色俱厲道:“七十萬控弘之士,想嚇唬誰呢?吐蕃幅員遼闊不假,境內各地和王庭中樞都需要防備拱衛,分薄兵力後,不知道還有沒有十幾萬呢!”
“陛下,他們能拉出來打仗的十幾萬大軍,已經滅於唐軍之手!”葉法善天師一本正經地說道。
“你!”宗俄因矛氣得滿臉通紅,暗紅色的薄唇微微顫抖著。
“越國公乃我開元帝師,他說這隻玉匣有凶氣,予必然不會輕易開啟!今日,你若不親自開啟,予立刻下令,命人毀了九曲的城郭和石橋,讓你們再也無法跨過黃河一步!”
宗俄因矛心中怵然,瞠目結舌地望著李隆基的怒顏,額頭冒出絲絲冷汗。
他下意識地抬起手,用胡服的袖口擦起了汗水。
赤德祖贊是遣他來求和的,若與大唐皇帝鬧僵了,與吐蕃沒有半點好處。
宗俄因矛心孤意怯,魁梧的身子瞬間矮了幾分,再也不敢口吐惡言。
高力士走到宗俄因矛面前,將玉匣放至他的掌心,目光如炬,死死盯住他的眼睛。
“開元神武皇帝請吐蕃來使親自開匣!”
宗俄因矛低聲下氣、軟磨硬扛了半天。那兩道目光時而明亮,時而慌亂,透露出內心的狡猾和矛盾。
最後,還是在大臣的噓聲中,勉勉強強開啟了玉匣。
一支毒矢遽然飛出,正中他的眉間,當即七竅流血,倒地身亡。
朝堂上發出一陣躁動。
幾位膽小怕事的大臣,交頭接耳,議論起來:“吐蕃使節死在大唐的朝堂上,他們會不會以此為藉口,真的舉傾國之力,犯我邊境啊?”
面對這一幕,李隆基已然明白,和親異族,簽訂盟約,都不能保證大唐天下的和平與安定!
想要安枕而臥,只有天子勵精圖治,威加四海,大唐兵強馬壯,繁榮強盛,才能震懾住這些異族的狼子野心。
大臣們看著他在大殿上來回踱著步,身姿軒昂。
許久,才坐到了龍榻上。
那凜然的樣子,似撼天貔貅下雲端,如搖地雄獅躍深淵。
“太宗皇帝以來,大唐與吐蕃發生大大小小的戰役,不下二十餘次。今日,無論使節死或是不死,都不能改變他們犯邊的事實!”
頓了頓,又道:“大唐李氏馬上得國,朝中的武將,不是魏晉六朝的紅粉男兒,都是錚錚鐵骨的壯士,何懼一個小小的吐蕃!”
李隆基話語鏗鏘,擲地有聲。
宣政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。
這一刻,大臣們都已深刻地體會到,開元神武皇帝決意要以武力制服吐蕃的信心。
散朝後,李隆基與葉法善天師並肩從宣政殿出來。
“今日,幸得尊師及時趕到,救駕御前,不然,予定有性命之危!”
“早上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