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39章 吐蕃贄玉匣行刺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,臣正在松陽卯山祖宅中拜掃祭祖,有一棵粗壯青翠的松樹驟然攔腰折斷,倒在眼前,我急忙起了一卦。”
“尊師卜得什麼卦?”
“卜得坎為水卦。此卦一陽陷於兩陰中,上下重迭,臣知道您有兇險,就立刻趕回長安,見到了剛才的一幕。”
“您真是神機妙算!”嗟嘆之餘,李隆基愈加禮敬師父,“不知松陽卯山祖宅如何?家中還有什麼親人?”
“家中只有一位姐姐,日日守著破落的老宅。見臣突還故里,姐姐載喜載悲。可惜,臣沒能好好陪伴她,來去匆匆,反而教她傷心了。”
“尊師不僅是道教宗師,您的龜鶴之齡也是一個傳奇。聽說,您的祖父葉有道年近百歲,叔叔葉靜能法師如果不是謀逆被誅,現在也該有一百多歲了。”
“家姐現年一百零三歲,年齡擺在這裡,身體不太健朗……”
“人生七十古來稀,延年曆百的姐姐,還能與年近期頤的弟弟歡聚一堂,亦是奇事一樁!松陽葉氏家族連出多位百歲老人,是否有什麼獨特的長壽之道?”
葉法善天師藹然一笑。
“長壽哪有什麼秘笈?對臣來說,無非是依順自然,寄情山水;潛心道行,寧靜修仙;少私寡慾,守柔而強而已!”
“葉氏家族四世習虛致靜,超於物累,才能坐致奇齡。尊師祖宅年久失修,予會下旨,命新上任的括州刺史李邕協助修繕,不可教百歲老人獨居於危宅中!”
“臣受陛下恩賜頗多,豈敢貪婪無饜?”
“您素心求道,齒德俱尊,從不索要功名利祿,所賜之物,常常拒之不受,反而讓予時時過意不去。”
葉法善天師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。
往常,他對李隆基的恩賜,愈是拒絕,就賞賜得愈多。
他很擔心,皇帝一紙令下,昔日清簡的燕雀之居,就會變成一座深宅豪院。
略一思索,道:“臣雖為得道之人,但終有竟日。陛下真要恩賜,不如將臣在括蒼全塘口故居闢為宣陽觀,松陽卯山的祖宅闢為淳和觀,兩觀作為道場供養。您昔日賜予臣的珍奇異寶,就可盡歸山門。”
“大行受大名,尊師高風峻節,四海誰不仰慕?只是,您家貲鉅萬,如棄敝履,可是真的想好了?”
葉法善天師呵呵笑道:“身外之財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臣早就有此打算。百年後,兩觀作為永業田,交與括州州府處置,繼續造福一方百姓吧。”
“您舍宅為觀,散盡家貲,一生都在弘道惠民,可謂是昂昂之鶴!予一定會令李邕安頓好老人,全力促成此事!兩觀落成,予要親書匾額,紀念您的勳德!”
“陛下鼎力支援,臣已是感恩不盡!”
“尊師不必客氣!前幾日,越州刺史李致謙上書,稱您此番醮祭越州,投龍地有神龍顯現,奏請改懷仙觀為龍瑞宮,予準了他的請求,並命太常博士賀知章作《龍瑞宮記》,鑿壁刻文,記錄此事。”
“陛下昔日在五王宅,曾有神龍顯現。如今,神龍再次現於越州,是您德行感化天地所致。龍氣旺盛,大唐就旺盛。賀知章作《龍瑞宮記》,亦是為陛下歌功頌德。”
走下玉階,李隆基看見澄懷和石清站在宣政門後,靜靜地等候著師父,隨口問道:“子虛和雲鹿回景龍觀了嗎?”
落日熔金,暮雲低迴。
葉法善天師眼眸微眯,遙望著含元殿正脊上的琉璃鴟吻。
赤朱丹彤交融在一起,哪一縷是殘陽的迴光返照,哪一縷是琉璃的浮光幻影,已經分不清楚了。
“這次回江南道,在臣的主持下,為子虛和雲鹿舉辦了婚典。中宗皇帝為他們賜婚,已經過去整整七年。為師輕慮淺謀,耽誤了他們那麼多年青春……”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