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0章 霜月夜坐而論道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“馬懷素博覽經史,為人謙恭謹慎,開元初年,領戶部侍郎、左散騎常侍。褚無量精於《三禮》、《史記》,明經及第,先後任國子司業、右散騎常侍。”

“他們都曾是東宮侍讀、昭文館學士,大唐著名的博學之士!”

“馬懷素和褚無量帶領兩館學士,整理先帝收藏在內庫中的藏書,發現了大量珍貴的典籍,又借來公卿士庶之家的孤本秘笈,派人抄錄、校勘、分類、編目,使國家藏書更加豐富。”

“這麼多的典籍,朝廷需要很多學識淵博的人,充為修書使。”

“沒錯!予想拜你為諫議大夫,與他們一起修纂藏書和國史,你可願意?”

“如果是顓領集賢,澄懷十分樂意。只是,此事還需師父首肯,請陛下允許我同師父商量一下。”

“予同尊師討論過此事,他十分支援,一定會同意你出入仕為官的!”

“既然如此,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!”

一縷月光傾灑在李隆基的臉上,照出一臉的清明。

“這只是計劃的第一步。予還想在洛陽紫微城的明堂裡,設立一座修書院,廣招天下文章之士,以及僧,道,書,畫,琴,棋,算術等領域的學者,共同編纂經史子集四庫。”

澄懷的眼睛倏地一亮。

“高祖時期,曾大規模地蒐羅整理典籍,此後,太宗、高宗繼續徵集遺書。陛下繼承先帝的遺志,聚書四部,這是大唐文化繁榮的又一佳音!”

今日的大唐,文禁鬆弛,全民皆詩。

從初唐四傑、文章四友、吳中四士,再到如今的張說、賀知章、張九齡、孟浩然、王之渙、王昌齡等人,一批批詩人前赴後繼地崛起,詩壇群星璀璨。

山水詩、田園詩、邊塞詩、行吟詩、遊覽詩、贈酬詩、抒情詩、飲酒詩。

唐詩數量之眾多,內容之豐富,風格流派之多樣,蓬蓬勃勃,直辭詠寄,遠超任何一個朝代。

詩,言其志;歌,詠其聲;舞,動其容。詩賦的興盛,更是激勵了歌舞的創作。

李隆基親自領導的梨園,聚集了大唐最有才華的樂師、舞伎,創作了大量新曲。

婉轉流麗、抑揚頓挫的旋律,合以高雅沖淡、清遠取神的歌詞,霓裳羽衣、飄然旋轉的舞姿,展現出來的,是大唐文化蒸蒸日進的景象。

除了詩賦歌舞,更有書法、繪畫、雕刻、醫藥、天文、曆法、建築、科技等各個領域,無不欣欣向榮,人才輩出。

只有盛世之盛,胸懷之大,才能承載起如此豐富多元的文化。

一輪孤月,高懸夜空,清澈明朗的星子,一顆一顆棋佈於周匝。

月與星交輝,人與夜對視,天人合一中,讓人產生欲學鯤鵬展翅,雲遊滄海的衝動。

夜涼衣單,李隆基並不覺得有多冷,這樣的秋夜,只會讓他更加清醒。

“澄懷,你知道嗎?予與尊師有個約定。”

“哦!你們立下了什麼約定?”

“予要用三年時間勵精圖治,任用賢能,廓清大周王朝帶來的積弊和影響,使大唐政通人和,國泰民安,達臻一個極盛之世!”

澄懷含笑道:“以武安邦,以文治國,剛柔並濟,興我大唐,這樣的極盛之世,指日可待!”

“對!單以武治,剛且易折;單以文治,軟弱可欺;文武結合,外剛內柔,天下方能長治久安!”

“老子說,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武治是治國安邦之本,您加恩德於四海,以柔道創業,以柔道治國,大唐一定會重現萬邦來朝的盛況!”

“好一個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!”李隆基的唇角漾起冷峻而又自信的笑意。

“柔能勝剛,此柔弱,並非懦弱,而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