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40章 霜月夜坐而論道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一善?他們就像鳥兒爭食一般,難以理歸清淨!”

李隆基若有所悟。“儒家忠恕,梵境虛寂,玄門深邃,三教確實難以共談名理!”

“三家名理駐止,皆在於心性法門。玄門境界太高深,我只能研究其中一二,更別談精通三教,修成聖人了。”

“莊子率真靈慧,是詩人中的哲人;老子睿智深邃,是哲人中的詩人。誰能得其一,已經了不起了。”

“兩者的思想和境界還是有很大的不同,從我和子虛身上就可以看出來。”

“你們有何不同?”

澄懷囅然而笑。

“子虛天性灑脫出塵,是天我合一的,所以,他最愛莊子;而我,更喜歡探究天地自然,崇尚天人合一,所以最愛老子。”

“予也喜歡黃老之學,喜歡研讀《老子》,難怪,總覺得你比子虛更親近一些!”

“老子的思想,有懷真抱素的質樸,有眾妙之門的泰玄,有萬物復歸的齊一,也有六合不容的至大。”

“光《老子》一本書,就足夠我們嚼味一輩子!”

澄懷頷首道:“知秉要執本,清虛以自守。此生,我們能把《老子》這本書研究透了,就不枉此行!”

“太上皇說,予週歲試晬時,曾抓了一本《老子》,現在想想,與道家的淵源的確很深!”

“曾有人說,陛下是道君皇帝,澄懷也覺得是!”

蒼蒼天宇,暮色四合,像一頂巨大的煙雲紗帳,將他們輕輕籠罩在其中,讓人心生溫柔的情愫。

每次和澄懷坐而論道,李隆基總會為他的淵博才華所折服。

他欲以文治天下,慕求賢人,身邊這個現成的才子,怎能錯過呢?

“予想自守自持,大治天下,一直求賢若渴。澄懷,你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,可否為予束帶結髮,入朝為官呢?”

這是李隆基第二次邀請他出仕為官了。

澄懷有些顧慮,低頭看看身上那襲茶灰色的亞麻道袍。

他輕咳一聲,正了正衣襟,道:“我清靜守道,過慣了粗衣糲食的生活,尤其是身上這葛布頭巾、粗樸道袍,一時難以脫去!”

李隆基一拍他的肩膀,道:“只要你有心出仕從政,為予操刀制錦,就特許你穿道士服飾上朝!”

原本,澄懷只想與他促膝長談,聊聊玄學,聊聊煩心事。

見他一片赤心,真誠相邀,一顆心不由得變得綿軟起來。

“我沒有什麼從政經驗,也不善於八面玲瓏,如果陛下不嫌棄,願意為朝廷效力!”

“予看中的是你穩如泰山的的氣度,滿腹珠璣的才華!”

澄懷失聲笑道:“像我這種不識世俗、不識塵埃的人,恐怕在宦流中折騰不了多久,就要葬身魚腹之中!”

李隆基從玉階上站了起來。

一輪清遠的孤月,正從含元殿的簷下熒熒升起。

清光落在那清癯有神的臉頰上,吐出的話語中也帶著幾分凜然的傲氣。

“予為你安排一個去處,你不需要每天口若懸河,在朝廷上左右逢源,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!”

澄懷跟著站了起來。“願聞其詳!”

“你聽說過天祿閣、文德殿、文林館、麟趾殿和觀文殿嗎?”

“澄懷知道,這些都是歷朝歷代負責修書的官署,執掌典籍,著書立說,尤其是漢、隋兩朝,多次進行大規模的修書,發現和保全了大量有價值的典籍!”

“予也想設立一個修書官署,召集天下博學學士,為大唐編纂、校勘國史和各類典籍,同時,肩負起制詔書敕的職責。”

“開元初年,陛下不是封馬懷素和褚無量等人為修書使,開始修書了嗎?”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一顧傾人城

亦傾藍

嫡女驚華:傾世小魔妃

紫涵雨

開元帝師

子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