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95章 馱師南下龍興觀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烈反對。

“兩漢以來,中原王朝都是北守黃河。敕勒川屬於敵虜腹地,在此築城,興師動眾,勞民傷財,縱使築城成功,突厥人年年攻打,唐兵無法堅守,將來還是要被他們佔據!”

李哲道:“朕記得, 永淳二年,是在你的據理力爭之下,才保住了豐州這個據點。為何你近年來變得如此拘儒,沒有了年輕時的銳氣呢?”

唐休璟依然刺刺不休地訴說著自己的意見,其他大臣也多持反對意見。

經過思慮,李哲力排眾議,同意了張仁願的請求。

登基後,他才深深明白,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,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匯之地。

這裡地勢平坦,便於騎兵突襲,是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相互對抗的前沿陣地。

拿下黃河北岸,使其成為大唐控制下的戰略要地,意義是十分重大的。

景龍二年三月末,張仁願率領數萬將士渡過黃河,開始在北岸修築受降城。

他首先拆除了拂雲祠,選擇此地建中城,將東突厥南下的渡口截斷。

西城建在靈武北面,東城建在榆林北面。三座城池首尾相應,相距各有四百多里。

歷時半年多,三座受降城終於順利完工。每座城內屯兵一萬餘人,戰馬兩千多匹。

張仁願再向沙漠拓地三百多里,並在牛頭朝那山以北,設定了烽火臺一千八百所。

遇到敵情,三座城池之間可以依靠烽燧傳遞訊息,相互支援,形成一道立體的軍事防線,牢牢控制住漠南的局勢。

阿史那默啜回到漠南的時候,原先的根據地已經成為大唐北疆的軍事重鎮。他無力奪回漠南,不得不返回了漠北老巢。

雙喜臨門,李哲拿著戰報的手,激動得顫抖起來。

“修築受降城,不僅大大削弱了東突厥的國力,使黃河北岸安定下來,大唐的河西、朔方、河東,再也不會輕易受到他們的攻掠了!”

韋晚香道:“張將軍此舉,每年可以為朝廷節省上百萬軍資!”

“是啊!張將軍累司文武,歷參邊鎮,為朕立下了一大功勞!”

剛剛升為御史大夫的竇從一,扯著尖細的嗓音道:“大唐對東突厥重新掌握了進攻和防禦的軍事主動權,這是安樂公主和桓國公帶來的喜事!”

“好!朕要召張仁願回朝任職,擔任宰相,封韓國公,並拜左衛大將軍,加鎮軍大將軍!”

李哲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。

李旦醉眼朦朧地舉起杯盞,向二聖道賀。

韋武權盛,每天熙熙攘攘,上演著不同的故事。

這個天下,雖然掛著李唐的名號,卻不再是李氏子弟的天下。究竟是韋氏的天下,還是武氏的天下,已經分不清楚了。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