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93章 葉靜能取悅二聖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說有笑,踏歌而行。
皇城外的春明門大街前,矗立起高約二十丈的燈樓,五萬多盞彩燈組成的火樹、火龍,一路綿亙,把長安城點綴得流光溢彩,亮如白晝。
沿途見到幾架摩天燈輪,張燈結綵,旋轉不停,令人目眩神迷。
長安縣和萬年縣安排了角抵、打蔟、迎紫姑、祭蠶神、耍百戲等活動。
各道觀、寺院門口,張羅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和火炬。一些祆教、景教等禮拜寺院,也入鄉隨俗,掛出了許多特色花燈。
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暗塵隨馬去,明月逐人來。遊騎皆穠李,行歌盡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
趙延禧一邊欣賞,一邊唱起了蘇味道的《正月十五日夜詩》。
韋巨源走在趙延禧前面。
回頭道:“老臣與蘇味道同朝為相數載,深知他阿諛圓滑,處事模稜兩可,時有 ‘蘇模稜’之稱。神龍時,作此詩親附張氏兄弟,被陛下貶為眉州刺史,卒於任上。如此喜慶的日子,趙補闕還是換一支曲子吧。”
鄭愔附和道:“是啊,趙補闕,這首詩,吟詠的是東都洛陽的上元之夜,不應長安的上元夜!”
“蘇味道和李嶠,二人號稱蘇李,俱以文翰盛名。”韋晚香今夜心情不錯,為趙延禧打起了圓場,“撇開人品不論,蘇味道的詩風倒是清正挺秀,綺而不豔,既有魏晉風流,又有巍巍大唐的氣象。”
上官婉兒笑道:“皇后的評價十分中肯,蘇味道擅長律詩,熟識臺閣故事,對當下律詩的定型與發展,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!”
李哲連連贊同,道:“對,對,皇后和昭容說的極是。韋巨源,你和皇后同是東眷韋氏宗親,一家人怎說起兩家話了?”
韋巨源額頭直冒冷汗,自知說錯話了,趕緊低頭行禮,道:“順天翊聖皇后慧眼識珠,善於發現聲辭之美,老臣自嘆不如!”
其他人紛紛改口,稱讚起韋晚香來。
一路香車寶輦充塞街陌,月色燈光相輝籠罩長安。
安樂公主看見路邊一個賣小食的攤子。食案上立著一口大鑊,架著數層蒸籠,熱氣騰騰,陣陣香味撲鼻而來。
乾冷難耐的街頭,這一縷人間煙火,特別撩人胃口。
安樂公主感覺有點餓了,跑過去掀起蒸蓋一看,都是些膏糜、面繭、油炊之類的小吃。
又掀起食案上的蓋布,驚喜地大叫起來:“阿爺,阿孃,這裡有絲籠,還是熱乎乎的!”
二聖聞聲而至,各抓了一隻絲籠,顧不得九五尊顏,大吃起來。
“好吃,真是好吃!離開房陵九年,天天吃宮裡的山珍海味,最想念的還是這些鄉野美味!不曾想,在這裡遇上了!”李哲狼吞虎嚥地吃著。
一口氣吃了三隻絲籠,連沾在指尖的油脂,都舔得一乾二淨。
安樂公主一邊吃,一邊對眾臣說道:“小時候,在房陵缺衣少食,當地也沒什麼好吃的,唯獨這個絲籠,是阿爺的最愛,百吃不厭。回到京師後,再也吃不到了!”
眾人引頸觀看。
所謂絲籠,就是將麵餅中間加入油酥擀平,兩面烤熟,再對半切開,開啟中間一層,夾上羊肉、大蔥等多種材料炒制的餡料。
看起來,和長安的羊肉籠餅差不多,但吃起來口感完全不同。
和麵時,麵粉中新增了房陵特產的香糯多汁的小香芋。
做好的麵皮外酥內軟,芋香四溢。趁熱咬上一口,羊肉肥而不膩、入口即化,唇齒間還夾著淡淡的大蔥和香芋的味道,美味至極。
這本是房陵一帶的上元小食,因為好吃,百姓平時也會做一些當點心。
“幾經流轉,長安也有人賣絲籠了,真是太好了!”一道食物打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