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11章 朝露託付清塵去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想著祖父上官儀和父親上官庭芝的臉龐,卻發現自己對他們毫無印象。
他們蒙難之時,上官婉兒尚在襁褓,不曾留下半點記憶。
她的心裡空落落的,彷彿成了一個沒有出處、沒有淵源的人。
昭文館也是上官儀拋灑過熱血的地方。
當年,他掌管過的藏書還在,留下的文集三十卷、《投壺經》一卷,參與編修的《晉書》《芳林要覽》等著作,都靜靜地存放在身後的書架上。
上官婉兒背靠著這些典籍,卻無法感受到來自祖父的溫暖。
一個人跌跌撞撞地行走在權力的最高處,找不到一片可以躲避風雨的屋簷。如果祖父還在,那該多好啊!
過了很久,昭文館外喊殺聲漸歇,漸漸歸於寧靜,上官婉兒壯著膽子走了出來,迎面遇上了幾位東躲西藏的寺人。
“你們別急,都跟我來吧!”
“是!”那幾位寺人見到上官婉兒,瞬間不再驚慌了。
他們手執燭火,走出昭文館。
沒走多遠,見到了李隆基,上官婉兒定了定神,拿出在宣政殿裡被駁回的那道敕旨,雙手託著,恭恭敬敬地獻給了他。
“郡王殿下,這是婉兒在先帝駕崩後寫下的傳位敕旨。您可以看出,我雖然侍奉御前,聽命於太后,但一直是心繫李唐宗親的!”
李隆基冷漠地看了她一眼,接過敕旨,就著微弱的燭火開啟。
看到“新帝年幼,以順天翊聖太后和相王旦共同輔政”一句,心裡不由得翻江倒海,赫然而怒。
上官婉兒越是急於證明自己和李唐宗親站在一起,越是引起了他的反感!
“按輩分,本王該喚你一聲皇伯母!”李隆基強忍著怒火,道,“發起兵變前,我寫了一份今夜務必捕殺的名單,你猜猜,上面有沒有你的名字?”
“名單?什麼名單?臨淄郡王最,最愛開玩笑了!”上官婉兒雙唇發白,渾身顫抖著,話也說不利索了。
“讓你看看也無妨!”李隆基從懷裡掏出一張楮皮紙,單手抖開,遞給了上官婉兒。
她接過一看,倒吸了一口冷氣。
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,排在韋晚香和安樂公主之後。
還未來得及說話,李隆基霍然抽出了朧月劍,鋒利的劍鋒疾速劃過上官婉兒白皙而修長的脖頸。
葉法善天師和劉幽求大喊一聲:“不可殺她!”
話音未落,年僅四十六歲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兒,已經死在了犀利的朧月劍下。
出生即為官奴,透過自己的努力,逆襲成為稱量天下士的巾幗宰相,最終是還是做了權力刀鋒下的祭品。
刀劍入鞘的聲音,是那麼的果斷而清脆!
不可否認,盛唐文學的大門,是在上官婉兒的手中緩緩開啟的。
大唐詩歌,在她的帶領下,由歌功頌德,走向抒寫性情,由詞藻靡麗,走向清新俊逸。
朝野上下,吟詩作賦靡然成風,盛極一時。魏晉之後,詩壇終於形成高風絕塵的唐風,上官婉兒是功不可沒的。
李隆基此時殺了她,將來也許會後悔。
但是,在他心裡,上官婉兒始終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人。
她在宦海沉浮了三十多年,看似是韋武一黨的人,又像是李唐一派的人,仔細思忖,她哪一派都不是,她只是則天大聖皇后的政治遺產。
上官婉兒最擅長的是,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,頻繁變換立場,輕弄權勢,不斷周旋在武氏、李氏、韋氏三大政治勢力之間。
沒有政治節操,無立場、無派系的上官婉兒,對他來說,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物。
此時放過她,李隆基將來必定會後悔!
皇祖母對自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