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04章 葉法善暗中回京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景龍四年五月十日,一丸涼月,將圓未圓,遙掛在句曲茅山的夜空中。
子虛走出積雲觀,憑欄遠望。
夜闌人靜,宇宙萬物,深山宮觀,都籠罩在一片澄淨明亮的月輝中。
那一縷透涼的潔白,落在身上,讓人心中物慾盡滌。
石清痊癒後,師徒五人在天目山天目觀逗留了兩個月,一路北上,四處遊歷,輾轉來到了句曲茅山。
“師兄,上次在杭州,離你家只有幾里路,為何不回家看看呢?”雲鹿不知何時來到了子虛的身後。
“其實,我挺想把你帶回家。母親看到你,一定會樂壞的!師父大業未成,我們學業未竟,不能把過多的精力投注到小家中。等到我們行滿功圓,一定牽著你的手,雙雙對對回鄉去。”
雲鹿含羞一笑,撲入他的懷裡。
夜風拂過影影綽綽的山林,發出沙沙的響聲。
她依靠在子虛的胸口,靜靜地聽了很久。
“師兄,長夜冥冥,萬木蕭蕭,好像有人在竊竊私語。能靜下心來聆聽的,大概只有天上的那丸涼月吧?”
子虛搖頭道:“胡說,分明還有你和我聽著!這清涼月輝,蕭蕭林語,不論尊卑,不辨禮儀,人人皆可得之!”
“說的有點道理!人有私心,會區別對待別人。宇宙自然對待我們人類,卻是一樣公平的!”
雖然已到夏日,茅山上夜涼如水,還是能感到一絲冷意,子虛摟緊了雲鹿的肩膀。
“古來今往,不知有多少玄門前輩,在茅山看過這輪涼月,聽過這片林語!”
“師父說,早在上古帝嚳時期,茅山伏龍地就有展上公在此修煉。後來,東晉道士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仙,著成了《抱朴子》一書。”
“東晉興寧三年,茅山道士楊羲得《上清大洞真經》真傳,奉南嶽魏夫人為開派祖師,在此創立了上清茅山宗。”
“到了南朝齊梁,道士陶弘景在茅山建道觀、收弟子,著書傳道,融攝儒、佛、道三家,弘揚上清道法四十餘年。”
“上清茅山宗正是在陶弘景的弘揚下,聲馳千里,名譽天下。我們茅山符籙派,只是其下三十六派中的一個派別而已。”
“洪州治疫後,師父帶著我們遊歷名山大川,走訪玄門各派,出來一年多了,增長了不少見識,的確是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!”
子虛聽了,輕輕颳了一下雲鹿的鼻尖。
“茅山是大名鼎鼎的上清宗壇,我們來到這裡數月,可要好好學點東西回去啊!”
雲鹿抬起頭,悄聲道:“師兄,你說,師父在這一年裡,很少提及長安,也很少提及相王殿下,他要輔佐明君的宏圖大志,還在嗎?”
話音未落,腦袋上輕輕捱了一棍。
雲鹿“哎呀”一聲,趕緊護住自己的腦袋,回頭一看,師父正站在身後,舉著太乙拂塵,佯裝要打她。
葉法善天師雙目圓睜。
“為師平生也就兩大夙願,一是淬鍊開元聖劍;二是輔佐大唐明君。未竟之志,怎能輕言放棄?你以為師父出了朝堂,每天帶著你們遊山玩水,就如一隻形微處卑的鷦鷯,一枝自容了嗎?”
子虛見狀,故意道:“師父白首之心,矢志不渝!豈是我輩能比擬的?”
雲鹿自知說錯話了,急忙向師父賠罪。
“使命重於泰山,師父一刻也不敢忘記!”葉法善天師收了太乙拂塵,道,“最近幾天,開元聖劍在劍鞘中,夜夜嘶鳴,長安必定有所動亂!”
子虛道:“ 師父,開元聖劍是神光法器,能感應人事,您算一卦看看!”
“剛才在積雲觀裡,為師起了一卦,卜得水山蹇卦。坎為水,艮為山,山阻水險,水流不暢,故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