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洵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03章 上欲迎立李重福,開元帝師,子洵,藏書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景龍四年四月二十日,定州博陵草民郎岌的一道辭書送達大明宮中,直言皇后和宰相宗楚客等人將要謀反。
剛剛看到這封辭書的時候,韋晚香心裡還有幾分慌張。
很快,她就鎮定下來,先發制人,拿著辭書,找李哲哭訴來了。
“香兒你怎麼哭了?何人觸怒你了?”李哲見韋晚香落淚了,心裡十分疼惜,急忙迎了上來。
“這裡有一位刁民,竟然把陛下說成是昏庸下愚之君,妾是大逆不道之後,朝堂上都是禍國殃民之臣,輕輕鬆鬆一筆,就抹去了我們辛勞治理天下的功績!”
李哲溫柔地拭去她腮邊的淚跡。
“香兒不哭,朕為你做主!”
“這人還說,奸佞不除,弊政不消,我大唐興盛無望,真是膽大包天!”
李哲拿過辭書一看,不由得勃然大怒。
上面寫的是:“韋后為首惡,宗楚客為鷹犬,欲行則天故事,存謀反大逆之心,郎岌向今上進言,宜速誅奸佞,善人思進,姦凶自息。”
“區區刁民,目無王法,也敢妄議胡言!桀犬吠堯,不知道是在幫哪個主子!”李哲那肥胖的腰身,因為憤怒而狠狠地抖了一下。
“這封辭書,實在有汙我們的盛名!”韋晚香哭道。
“是!是!是!香兒不哭!朕一定會重重懲治的!”
“依《唐律疏議》,臣民上書、奏言,或言論中有指斥乘輿,情理切害者,為大不敬,當處死刑!請陛下立刻下旨,將此人杖斃!”
李哲一邊好言安慰韋晚香,一邊出動羽林衛禁軍捉拿郎岌,將他杖死在皇城的朱雀門前。
李猷向太平公主彙報了郎岌被杖斃的訊息。
太平公主臉紅筋漲,十分生氣。
“郎岌所言,有事實為據,根本沒有觸犯《唐律疏議》,韋后也並非乘輿,不應該被治罪!”
“韋后仗著有陛下撐腰,越來越狂妄!殿下,我們該怎麼辦?”
“李猷,你繼續找人上表,檢舉揭發韋氏一黨的罪行,直到引起陛下的警覺為止!”
“我手上還有一位燕俠士,名喚燕欽融,官職不高,只是個許州司戶參軍,為人仗義,膽識過人,十分關心國事。找到他時,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”
“好!你過一段時間,就安排此人上書。”
李猷疑惑地問道:“為了扳倒韋后,公主做了很多深遠的謀劃。此事,我們為何要單槍匹馬乾?我覺得,您完全可以和相王殿下聯手行動!”
“我不去找相王,因為他太引人注目。或許,才氣過人的李隆基,是個合適的人選!”
“相王殿下有五位皇子,此次祭祀大典,全部回到長安了,他們都可以和您結成同盟!”
“不,除了李隆基,他們皆是凡胎濁骨!”
“臨淄郡王是個不甘寂寞的人,回京後,看到當下的局勢,必定會有所行動的。”
“沒錯,我們在行動的過程中,也要密切注意他的一舉一動。必要的時候,我們自然而然會攜手成為盟友。”
太平公主的話聽上去語調溫柔、雲淡風輕,卻是意味深長,叫李猷心中一凜。
怔了片刻,他叉手告辭,正欲離去。
太平公主又叫住了他。“李猷,你給郎岌家人一筆錢,讓他們遠走高飛,莫要呆在定州博陵了!”
“是!”李猷叉手退去了。
過了不久,景龍四年五月十日,許州司戶參軍燕欽融在銅匭中投入一封辭書。
上言:“順天翊聖皇后淫亂,結黨連群,干預國政,與安樂公主、駙馬都尉武延秀、中書令宗楚客等人圖危社稷。”
郎岌留下的陰影還未散去,又來一個聲稱要誅奸除弊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